養雞是現在比較熱門的一個行業,所以吸引了很多人的養殖目光。養雞的方法可以分為很多種,現在最熱門的就是林下養雞了。林下養雞比較傳統的養雞法有著很明顯的優勢。想必很多人在選擇林下養雞之前,比較關心的就是它的成本了吧!
林下養雞3000只成本需要多少
1、雛雞成本:一般市場上,一只雛雞的價格在3.5元左右。如果養殖戶是自繁自養,一只雛雞的價格要比市面的價格低1.5元-2.0元左右。
2、疫苗成本:養雞以預防為主,雞的疫苗的成本費用以養雞戶的規模而定,一支疫苗的費用是20元,可以注射1000-2000只。商品土雞一般做疫苗3-4次,每只雞的疫苗費用在2毛錢以下。
3、飼養成本:土雞以散養為主,根據土雞的生長生理和營養成分的積累特點,110天可以出欄上市,重量可達2.5-3.0斤上市,雞的肉質鮮嫩,是體質、質量、成本三者的最佳時期,飼養一只雞的飼料成本在15元左右。
4、養雞要有比較寬闊的空地,養3000只大約需要5-10畝面積的空地。養一只公雞按體重3.5斤算,大約需要成本20元,3000的規模其投入大約為6萬元;若當地喜歡吃母雞,養3000只母雞,總投入在4萬元左右。
林下養雞一畝可以養多少只
林下散養雞為了做到科學化養殖,在既能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又不破壞生態的前提下,養殖密度上有講究,一般一畝地養殖30—50只為宜。
林下養雞的前期準備工作
1、場地的選擇。選擇地勢較高、樹齡適中、環境好、污染少、排水良好、交通方便且有清潔水源的林地或果園,最好四周有天然或人工隔離帶,同時要求場地相對封閉、易于隔離、向陽、避風、干燥等。一般選擇3~7a樹齡的林地,目的就是要求林木密度適中,一般以林間是否有光照為標準,要求林間光照達到30%~70%。
2、雞舍的建設。雞棚建在林地的開闊地帶,選擇地勢較高且平坦、背風向陽、易防獸害的地方搭建。可先用竹子、木材及水泥制品搭成框架;再用石棉瓦蓋頂;四周可用竹片、木條及塑料網作簡易圍欄;在棚內距地面33cm左右用竹條或木條釘成雞床,可以避免雞與糞便直接接觸,并便于清糞;棚舍四周需留排水溝,以便于排水。
3、品種的選擇。草雞品種的選擇尤為關鍵。地方品種雖然有生長速度慢、產蛋量少等缺點,但同時也具有抗病力強、肉質緊實、口感好等優點。目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對土種雞越來越認可,三黃草雞的市場價一般在20元/kg左右,而地方草雞有時高達42元/kg、草雞蛋有時也高達30元/kg。
4、飼料的選擇。在育雛期使用全價料,以充足的營養促進雛雞的全面生長發育;在育成期使用配合飼料,以控制草雞的生長速度;在產蛋期為保證風味,直接使用原糧飼喂,同時要注意原糧的多樣性,以稻谷、玉米粒為主搭配小麥、高糧等,還要特別注意補飼足量的菜類、飼草等青綠飼料。
林下養雞的后期管理
1、搞好雞舍的衛生消毒工作。每天搞好雞舍的清掃工作,并定期清除墊料,同時搞好雞舍及相關場地的消毒工作。在消毒過程中,要重視消毒技術,確保消毒效果。
2、消滅有害動物。草雞放養過程中,要防止蛇、犬等敵害動物的侵害,并定期搞好滅鼠工作。特別是夏季,要搞好蚊、蠅等的防治工作,同時防止鳥類入侵,以防傳播媒介傳播疫病,減少禽流感等傳染病的發生或傳播。
3、保證飼料和飲水衛生。草雞飼料一定要選擇新鮮營養豐富的飼料,最好現配現用。對于原糧等飼料的保存,一定要注意通風干燥,切不可使用霉變的飼料。每天要更換飲水2~3次,確保水質新鮮,一定要使用自來水、深井水等清潔水源。huobao1866tv,每天了解行業大事。定期清洗料槽和水槽,使料槽和水槽保持干凈衛生,防止病原污染飼料和水。
4、搞好防寒保暖工作。天氣寒冷時,需保持棚舍內溫度在深夜時達到5℃以上。因此,除留出一定數量的門窗通風換氣外,棚舍四周可先用稻草圍嚴、圍實(封死賊風的進口),外面再圍上一層塑料薄膜;棚頂也可加蓋稻草;同時,在雞床上鋪1層軟而短的干稻草,并做好定期更換工作。
5、做好疫病防控工作。雖然土雞的抗病力較強,但為了降低疾病風險、提高養殖效益,林下養雞仍需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否則易影響雞群的健康,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在飼養過程中,要按時進行禽流感、新城疫、球蟲病、雞白痢等常規疫苗的接種(免疫程序可參考當地獸醫部門制定的農村散養雞防疫制度),以防疫病的發生;同時,針對細菌性疾病和寄生蟲病,應使用一些針對性較強的藥物進行預防。
林下養雞前期投資的成本并不是很大,后期的受益還是很可觀的。每一畝地不宜養殖過多的雞,需要合理的規劃。林下養雞的時候一定要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和后期的管理工作,這樣才能保證受益。
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有關林下養雞3000只成本需要多少 林下養雞一畝可以養多少只的具體情況,預知更多相關知識請到養雞專題頁面查看。
2021-09-05 20:32:06
2021-08-12 02:04:43
2021-08-11 22:07:00
2021-09-06 22:52:47
2021-09-05 20:33:50
2021-08-30 01: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