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非常的喜歡吃西葫蘆,西葫蘆味道松軟美味,且營養豐富,經常吃可美容養顏、排毒減肥、增強抵抗力等等,深受大家的喜愛與追捧。那么大家知道西葫蘆產自哪里嗎?
西葫蘆產地在哪里
西葫蘆原產北美洲南部,中國于19世紀中葉開始從歐洲引入栽培,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歐、美洲最為普遍。中國各地均有栽培。
生長習性
生長期最適宜溫度為20-25℃,15℃以下生長緩慢,8℃以下停止生長。30℃以上生長緩慢并極易發生疾病。種子發芽適宜溫度為25-30℃,13℃可以發芽,但很緩慢;30-35℃發芽最快,但易引起徒長。開花結果期需要較高溫度,一般保持22-25℃最佳。根系生長的最低溫度為6℃,根毛發生的最低溫度為12℃。夜溫8-10℃時受精果實可正常發育。光照強度要求適中,較能耐弱光,但光照不足時易引起徒長。光周期方面屬短日照植物,長日照條件上有利于莖葉生長,短日照條件下結瓜期較早。西葫蘆喜濕潤,不耐干旱,高溫干旱條件下易發生病毒病;但高溫高濕也易造成白粉病。對土壤要求不嚴格,砂土、壤土、黏土均可栽培,土層深厚的壤土易獲高產。
西葫蘆的品種
1、花葉西葫蘆:花葉西葫蘆又名阿爾及利亞西葫蘆。中國北方地區普遍栽培。蔓較短,直立,分枝較少,株形緊湊,適于密植。葉片掌狀深裂,狹長,近葉脈處有灰白色花斑。主蔓第五至六節著生第一雌花,單株結瓜3~5個。瓜長橢圓形,瓜皮深綠色,具有黃綠色不規則條紋,瓜肉綠白色,肉質致密,纖維少。
2、無種皮西葫蘆:無種皮西葫蘆的種子無種皮,為以種子供食用的品種。植株蔓生,蔓長1.6米,第一雌花著生于第七至九節,以后隔1~3節再出現一朵雌花。瓜短柱形,嫩瓜可做蔬菜。老熟瓜皮橘黃色,單瓜重4~5千克。
3、綠皮西葫蘆:綠皮西葫蘆的植株蔓長3米,粗2.2厘米。葉心臟形,深綠色,葉緣有不規則鋸齒。第一雌花著生于主蔓第四至六節。瓜長橢圓形,表皮光滑,綠白色,有棱6條。一般單瓜重2~3千克。
4、長蔓西葫蘆:長蔓西葫蘆植物匍匐生長,莖蔓長2.5米左右,分枝性中等。葉三角形,淺裂,綠色,葉背多茸毛。主蔓第九節以后開始結瓜,單株結瓜2~3個。瓜圓筒形,中部稍細。
西葫蘆的種植技術
1、整地施肥:整地施肥以有機肥為主,一般每畝施腐熟有機肥2000公斤、餅肥75公斤、復合肥40公斤、草木灰80公斤。將肥料均勻撒于地面,深翻30厘米,整平地面。
2、開溝整畦:采用深溝高畦,地膜覆蓋栽培。一般畦寬100厘米,畦高20厘米,溝寬25~30厘米。蓋膜前應再次將畦面整平,并噴灑除草劑。蓋膜時一定要拉緊、蓋平,使地膜與畦面蓋貼緊密,膜的四周用土壓實。整地施肥作畦蓋膜后,在定植前用45%百菌清煙劑每畝1公斤熏煙,封閉大棚進行悶棚消毒7天左右。
3、適時定植:一般于3月中旬定植,當秧苗在3葉1心或4片葉剛展開時,苗齡在30天左右即進行定植。小型品種按株距40×40厘米雙行定植,每畝1800株左右。大型品種按株距50×50厘米雙行定植,每畝1600株左右。定植前1天將苗床澆透水,選壯苗、好苗,盡量使根部多帶土移栽,定植時應讓根系正常舒展,定植后澆搭根水,并把定植孔用細土封蓋嚴密,以后每天澆1次水,至秧苗成活。
4、溫度管理:緩苗階段不通風,提高棚溫度,促生根。白天棚溫應保持25~28℃,夜間18~20℃,晴天中午棚溫超過30℃時,可適當通風。緩苗后白天棚溫控制在20~25℃,夜間12~15℃,有利于雌花分化和早坐瓜。坐瓜后白天保持溫度至22~26℃,夜間15~18℃,最低不低于10℃,加大晝夜溫差,有利于營養積累和瓜的膨大。
以上是小編給大家整理關于西葫蘆的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哦!西葫蘆是我們常吃的家常小菜,吃法多樣化,其實涼拌西葫蘆更加好吃且開胃,喜歡吃的朋友不妨買點回去嘗嘗鮮哦!
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有關西葫蘆產地在哪里的具體情況,預知更多相關知識請到西葫蘆專題頁面查看。
2021-09-06 02:33:21
2021-09-05 16:51:13
2021-08-02 10:01:55
2021-09-05 22:02:35
2021-08-02 12:03:26
2021-09-06 02:3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