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黃魚,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黃魚有好幾種,除了常見的小黃魚、大黃魚、黃姑魚等等之外,還有一種過十分珍貴的黃唇魚,不過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區分黃唇魚與大黃魚,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講解下大黃魚與黃唇魚之間的不同之處。
黃唇魚和大黃魚的區別是什么
1、黃唇魚,屬硬骨魚綱鱸形同石首魚科,閩粵人稱金錢鮸、金錢猛魚,又名(魚高)。黃唇魚體長、側扁,尾柄細長。近海暖溫性稀有底層魚類,棲息于近海水深50~60米海區,幼魚棲息于河口及其附近沿岸, 分布于東海和南海北部。為肉食性魚類,以小型魚類和蝦、蟹等大型甲殼類為食,幼魚則以蝦類為食。黃唇魚是中國的特有魚種,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2、大黃魚,又名黃魚、大王魚、大鮮,為傳統“四大海產”(大黃魚、小黃魚、帶魚、烏賊)之一,是我國近海主要經濟魚類。
大黃魚,體延長,側扁,體長約40-50cm。金黃色。尾柄細長。鱗較小,背鰭起點至側線間具8-9行鱗。椎骨25-27枚。平時棲息較深海區,4-6月向近海洄游產卵,產卵后分散在沿岸索餌,以魚蝦等為食。秋冬季又向深海區遷移。鰾能發聲,漁民常借此估測魚群的大小。分布于南海、東海和黃海南部。為中國重要的經濟魚類。供鮮食或制黃魚鲞等;鰾可制膠。已經人工養殖。
黃唇魚的營養價值
黃唇魚肌肉和鰾的營養成分都屬于高蛋白、低脂肪類型。肌肉的必需氨基酸模式優于FAO/WHO的理想模式,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鮮味氨基酸含量均較高,種類齊全。鰾的氨基酸組成較FAO/WHO的理想模式低,但其蛋白質含量高達35.90%,高于其他已報道的水產品,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較低;氨基酸種類齊全且含量豐富,富含鮮味氨基酸;在氨基酸測定中發現了牛磺酸、氨基丁酸、鳥氨酸和羥脯氨酸等4種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衍生氨基酸。肌肉和鰾的支/芳值均接近正常人的水平,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豐富,與飽和脂肪酸含量的比值分別為1.45和1.51,含有人體所必需的鈣、鈉、鉀、鎂、鐵、銅、鋅等元素。黃唇魚肌肉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肌肉和鰾均屬于優質的海產蛋白源,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大黃魚的營養價值
大黃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對人體有很好的補益作用,對體質虛弱和中老年人來說,食用大黃魚會收到很好的食療效果。大黃魚不僅肉質肥厚、脆嫩、味道鮮美,易于消化吸收,大黃魚的鰾、肉、膽均可治療疾病。《本草綱目》中就記載有,黃魚味甘、性平,有明目、安神、益氣、健脾開胃等功效。現代營養學研究也發現,大黃魚的蛋白質含量較高,并富含脂肪、鈣、磷、鐵、碘以及大量歐咪伽—3脂肪酸等,有較高的藥用價值。
大黃魚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硒,能清除人體代謝產生的自由基,能延緩衰老,并對各種癌癥有防治功效。
中醫認為,大黃魚有健脾開胃、安神止痢、益氣添精之功效,對貧血、失眠、頭暈、食欲不振及女性產生體虛有良好的療效。
黃唇魚的分布范圍
黃唇魚只見于太平洋西北部的福建、上海、浙江、香港和澳門沿岸,亦有記錄于臺灣海峽。有可疑的發現報告于越南一方的北部灣。
在香港,黃唇魚主要棲息在南面水域,如青山一帶水域、索罟灣和蒲臺島等。發現報告主要于河口,可見于半咸淡水和海洋。
如上所述,雖然大黃魚與黃唇魚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兩者的價值可是天差地別,大黃魚屬于比較常見的魚類,而黃唇魚則是一種特別稀少且珍貴的魚哦!
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有關黃唇魚和大黃魚的區別是什么 黃唇魚的營養價值的具體情況,預知更多相關知識請到養魚專題頁面查看。
2021-09-05 20:03:26
2021-09-05 16:02:43
2021-09-05 20:33:38
2021-09-05 21:03:29
2021-06-30 12:27:36
2021-08-15 01: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