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到小田邊去捉小蝌蚪,后來家長說這些小蝌蚪長大后會變成青蛙,可以保護我們的莊稼,所以我們也要好好保護它。但心中對于蝌蚪變成青蛙一直非常有疑問,也覺得這種非常神奇的一件事情。那青蛙究竟是什么動物呢?
青蛙是什么動物
青蛙是兩棲綱無尾目動物,其成體沒有尾巴,在水中產卵,體外受精后孵化成蝌蚪。
它們用腮呼吸,經過變態后成體主要用肺和皮膚呼吸。
青蛙體形較苗條,多善于游泳,它們的頸部不明顯,沒有肋骨,前肢的尺骨和橈骨愈合,后肢的脛骨與腓骨愈合,因此爪不能靈活轉動,但四肢肌肉發達。
青蛙的生長過程
1、受精卵
青蛙的繁殖時間一般在每年4月中下旬,在生殖過程中,雌雄蛙抱對,雌蛙排卵,同時雄蛙排精,精和卵在水中完成受精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時間差,提高受精率。
2、蝌蚪
蝌蚪是兩棲類個體發育的初級階段,早期的小蝌蚪,體呈圓形或橢圓形,外形似魚,有側線器官;由于其口內尚未出現孔道,無法攝取食物,隨著逐漸成長,它們的眼和鼻孔會相繼出現,頭下有吸盤用來吸附在水草上;頭部兩側有外鰓,具有呼吸功能,其尾大且扁,內有分節尾肌,肌節的上下方有薄膜狀的上下尾鰭,可以幫助它們在水中游泳。
3、幼蛙
蝌蚪經過變態發育長出四肢,尾部被吸收,上岸生活,由于生理和環境都發生變化,生命力很弱,適應環境能力差,環境干燥,烈日曝曬,大雨拍打等都會使它死亡。
4、成蛙
幼蛙經過一系列的生長,最終長成成蛙,由于皮膚裸露,不能有效地防止體內水分的蒸發,因此它們一生離不開水或潮濕的環境,怕干旱和寒冷,所以大部分蛙都生活在熱帶和溫帶多雨地區,分布在寒帶的種類極少。
青蛙怎么飼養管理
1、動物飼料:幼蛙轉入成蛙池后攝食量大,生長速度加快,需增加動物性飼料的飼喂,主要是人工培養的蠅蛆、蚯蚓、紅蟲、球藻水蚤等高蛋白、高繁殖率的活餌。
2、混合飼料:在活餌不足的情況下,可搭配混合飼料,如用60%的菜子餅、30%的米糠或麥麩、5%的大豆粉、5%的魚粉配合投喂效果較好。
3、堆養蚯蚓:在土堆上養蚯蚓,每天傍晚分片在土堆上灑上一些濃度為3-5%的石灰水,蚯蚓即會傾巢而出,充當蛙餌。
4、調整密度:成蛙飼養1個月后,蛙體重量達100g時,飼養密度控制在30只/㎡,2個月后改為10-15只/㎡,再經短期飼養,即可成為商品蛙上市。
青蛙有哪些種類
1、黑斑蛙:黑斑蛙屬于“三有保護動物”,水陸兩棲生活,躲在黃昏、夜間出來活動、捕食,蝌蚪期為雜食性,成體期主要攝食昆蟲,多在稻田、池溏、湖澤、水溝內或水域附近的草叢中棲息。
2、金線蛙:金線蛙屬于“三有保護動物”,包括金線側褶蛙、福建側褶蛙、湖北側褶蛙三個物種,體型肥碩,在我國分布廣泛,主要分布在我國東部地區。
3、小棘蛙:小棘蛙屬于“三有保護動物”,其體形大且肥壯,體長約9-12cm,體色較暗淡,有不規則的黑色斑紋,是我國的特有物種,主要分布于福建、湖南、廣西等地。
4、虎紋蛙:虎紋蛙屬于“二級保護動物”,多在丘陵地帶海拔900米以下的水田、溝渠、水庫、池塘、沼澤地等處及附近的草叢中生活棲息,個頭較大,有“亞洲之蛙”之稱。
青蛙是兩棲動物,也是我國比較常見的保護動物,因為它可以捕捉田間的害蟲從而達到保護莊稼的目的。近些年由于人們的肆意捕殺,青蛙的數量逐漸在減少,在此呼吁大家一起來保護這類動物。
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有關青蛙是什么動物 青蛙的生長過程的具體情況,預知更多相關知識請到青蛙專題頁面查看。
2021-09-05 23:33:05
2021-08-11 22:07:03
2020-10-18 13:56:45
2021-07-29 09:26:08
2021-09-05 19:02:24
2021-09-06 22:4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