茴香的果實與葉含有強烈的香辛味,味道與大茴香 (也就是常見的八角)接近,讓有些人不敢食用,但大多數的人吃過后,都會像上癮般的喜愛上茴香的特殊氣味,欲罷不能。茴香俗名小面香。除作蔬菜供食外,其種子可作藥物和提取香料。茴香屬傘形科菌香屬蔬菜,栽培容易,生長迅速,以柔嫩的莖葉供食,具有一種特殊的香辛睞,多用于配肉作餡也可煮食,富含維生素甲和鈣質,是北方人民喜食的一種蔬菜。小茴香又名土茵香。原名荷香,載于《新修本草》。為傘形科植物茴香的果實。全國各地普遍栽培。嫩葉可食,北京郊區以茴香葉為餡做餅食用。果實做調味品供食用,為五香粉原料之一。
茴香的營養價值
100克茴香含有鉀120毫克、鈉 350毫克、鎂49毫克、氯380毫克。果實含有12%-18%脂肪油,維生素、糖及茴香腦,小茴香酮等成分。茴香精油中含有61.6%-78.3%的茴香腦。其種子有香味,是常用調味品,是五香粉調料的主要原料之一,烹調時可避穢去異味。嫩莖葉是特色蔬菜。花蜜豐富,是重要的蜜源植物。果實入藥有驅風祛痰、散寒、健胃和止痛功效。主治腸胃膀胱間冷氣、腎虛、腰痛、疝氣、少食嘔吐等。
茴香的功效與作用
1.茴香的營養價值頗高,不但含有豐富蛋白質,還有維生素A、維生素B群及維生素C,以及鈣、磷、纖維等。果實干燥后多使用于各種食品的調味,除了一般的烹調之外,烘焙點心糕餅時也常使用茴香子來增添風味。
2.新鮮葉子的吃法不少,最簡單的吃法就是在燙過之后,拌上少許香油,就成為一道香味四溢的開胃菜。茴香與雞蛋的組合,茴香與向香的香辛味相輔相成非常絕妙,常見有茴香蛋花湯和茴香炒蛋兩種吃法。煮魚湯時加人一些茴香,可以去除腥味,增加魚湯的鮮美。
3.茴香性溫熱,在醫療上是健胃驅風藥,能溫腎祛寒,促進全身血液循環,用于治療腎虛引起的腰痛、胃寒悶痛、消化不良等癥狀,平時食用可以刺激腸胃蠕動及分泌,排除腸內積氣,并有預防便秘的功效。兒童及老年人風寒體弱或食用過多寒性食物時,多吃茴香可幫助調和體質。
茴香的做法
1. 小茵香粥
原料:小茵香30克,粳米50克,紅糖適量。
做法:將小茵香八鍋中,加食鹽3一5克,炒至焦黃,研為細末,備用,將粳米入鍋中加水煮粥,待熟時調小茵香粉5一6克,紅糖適量,改用文火稍煮片刻,待粥稠為度。
食用:每日晚睡前溫熱服食二次,連用5天為一療程。
功效:小茵香因具有理氣散寒.開胃止痛作用,因而茵香粥為廣大廟氣患者帶來了福音。小茵香用鹽炒后,還有溫腎之功,正如李呆所說:“補命門不足”,所以茵香粥還用來洽療腎虛腰脊冷痛之癥。茵香煮粥后,味辣氣香,開胃助食故尚可用于治療胃寒嘔吐等癥。
2. 茴香羊腎豆仲湯
原料:羊腎1對,黑豆100克,杜仲歷克,小茴香8克。
做法:將羊腎洗凈,剖開去內膜,切成小片,同黑豆、仕仲,小茵香共入鍋中,加水適量,煮燉犯分鐘即成。
食用:棄藥,吃腎喝湯。每日1劑,連用3一5日為一療程。
3. 茴香桂枝干姜酒
原料:小茴香朋克。干姜10克,桂枝歷克,白酒300克。
做法:將小茴香、干姜、桂枝共浸泡于白酒中,一周后飲用。
食用:每次飲歷~20克,每日2次,月經來潮前飲用。
功效:桂枝辛溫發散,甘溫助陽,有溫通一身之陽氣,梳暢血脈的功效。本方功專溫經散寒,適用干血寒型月經滯肩等癥。
4. 茴香豆腐
【配方】豆腐500克,小茴香粉5克,豬肉100克,蝦仁25克。
【制作】
(1)將豬肉切成綠豆大的末;蝦仁濾干水分,一起放入碗內,加精鹽1克、濕淀粉5克攪拌均勻。炒勺置火上燒熱,先用油在勺內滑勻倒出,放入蔥末、姜末、小茴香末、肉末、蝦仁,下鍋煸至松散,烹入料酒,加鹽、味精、肉清湯煸炒后,用濕淀粉調勻成餡,盛入盤內晾涼。
(2)把豆腐切成4厘米×2厘米×0.4厘米厚的片,平放在盤內,將蝦肉餡平抹在豆腐片上,再分別蓋上一片豆腐片。用蛋清和淀粉調勻成糊。
(3)炒勺置旺火上,當油燒至五成熱時,將豆腐蘸勻蛋清糊,逐個下入油鍋至浮起撈出,再將油溫升至七成熱時重炸至金黃色撈出瀝油;炒勺中放入肉清湯100克,投入豆腐,加鹽、白糖以小火燒開,加醋少許,勾芡起鍋裝盤。
5. 茴香大料水
茴香3克,大料3克。將兩味一同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煎煮30分鐘,取汁即可。每日1劑,分2次溫服。本方具有潤肺止咳、化痰平喘、健胃養胃的功效,對咳嗽、氣喘及胃病有輔助治療的作用。
6. 小茴香燉白菜
小茴香5克,白菜200克,炸豆腐100克,食鹽、味精各2克,蔥花3克,植物油20毫升,清湯1000毫升。先將小茴香放入紗布中包好;把白菜洗凈后切成片狀;鍋內倒入植物油,油熱后放蔥花爆出香味,再將白菜放入鍋中翻炒,然后注入清湯,加入炸豆腐、食鹽、茴香包,燉至白菜軟爛,最后放味精調味即可,佐餐食用。本方有清熱解毒、利尿止渴的功效,對高血壓、冠心病、胃腸道疾病及糖尿病等患者有輔助治療的作用。
上一篇:玄參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