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萸又名山萸肉、萸肉、肉棗、蜀棗、藥棗、實棗兒、棗皮、雞足。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果肉。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輕身強力、祛脂減肥、澀精斂汗、固虛防脫等功效。主要用于體虛肥胖、腰膝酸痛、頭暈目眩、耳鳴、陽萎、遺精尿頻、虛汗不止、沖任虧虛引起的月經過多等病癥。近來還用于治療高血壓。
山萸肉味酸澀,性微溫,歸肝,腎經。功能:補肝腎,澀精氣,固虛脫。主治:腰膝酸痛,陽"痿"遺精,小便頻數,崩漏帶下,肝虛寒熱,大汗虛脫,內熱消渴,眩暈耳鳴等。山萸肉大能收斂元氣,振作精神,固澀滑脫;收澀之中兼具條達暢通之性,故又通利九竅,流通百脈,治肝虛自汗,肝虛脅疼腰疼,肝虛內皮萌動,且斂正氣而不斂邪氣,與其他酸斂之藥不同,其核與肉之性相反,用時務須將核去凈。山萸肉既能斂汗,又善補肝,是以肝虛極而元氣將脫者服之最效。山萸肉善安五臟,補腎氣,強陰益精,添精髓,補陽道,堅陰莖,益元陽,補元氣,固元精,壯元神,暖腰膝,益陰生水,止其龍雷之火上炎,久服明目,強力,輕身,延年。
山萸肉成分
山萸肉即山茱萸,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果肉。山萸肉含有山茱萸苷、皂苷、鞣質、熊果酸、沒食子酸、蘋果酸、酒石酸、維生素A、糖分、樹脂等成分。山茱萸含山茱萸苷、皂苷、鞣質、熊果素、沒食子酸、蘋果酸、酒石酸及維生素A等。果實煎劑在體外能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生長,對痢疾桿菌及某些皮膚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流浸膏對麻醉犬有明顯的利尿、降壓作用。山茱萸煎劑體外實驗能全部殺死給小鼠接種的腹水癌細胞。山茱萸煎劑及流浸膏均有抗菌、利尿、降壓及抗氧化的作用。
山萸肉的功效與作用
1.山萸肉性味酸,微溫,具有補肝腎、澀精氣、固虛脫功效,適用于貧血、神經衰弱、心臟衰弱、脈弱無力、頭暈耳鳴、陽痿、遺精、早泄、腰膝酸軟、小便頻數、月經過多等癥。
2.現代醫學研究,山萸肉對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有利尿、降壓作用;對于因化療及放療所致的白細胞下降,有使其升高的作用。
山萸肉怎么吃
1. 山萸肉燒海參
【配方】山萸肉15克,水發海參400克,火腿50克。
【制作】
(1)山萸肉洗凈備用;將海參片成1.5~2.5厘米抹刀片形,用沸水一汆撈出,瀝水;火腿切成條形。
(2)炒鍋內加入雞清湯、蔥、姜、鹽、料酒、花椒水、山萸肉、海參,以武火燒開后,再以文火煨2分鐘,然后倒入漏勺,瀝水,撿去蔥、姜。
(3)炒鍋留底油,加入雞清湯、鹽、海參、山萸肉、火腿、醬油、糖、料酒,燒開用濕淀粉勾芡,再以中火燒透收汁,淋上蔥油、味精即成。
2. 山萸肉粥
【原料】山萸肉20克,粳米60克,白糖適量。
【制法】將山萸肉洗凈,去核,與洗凈的粳米同入砂鍋,加水煮至粥將熟時,加入白糖再稍煮即成。
【效用】補益肝腎,健胃斂汗。山萸肉含有蘋果酸、酒石酸及維生素A等成分,與粳米同煮成粥,對肝腎不足、發育遲緩、體弱多病、虛汗常出的嬰兒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適宜7~9個月嬰兒。
3. 山萸肉浮小麥粥
原料:山萸肉15克,浮小麥30克,粳米60克,白糖適量。
制作:先將山萸肉洗凈去核,浮小麥、粳米均淘凈,然后同入沙鍋,一并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白糖稍煮即可。
功效:補益肝腎,斂汗安神。適用于老年腎虛陰虧而致虛汗不止,動輒汗出,頭暈目眩,耳鳴,心悸失眠,小便頻數,腰膝酸軟等癥。
4. 山萸肉栗子豬腰湯
【原料】山萸肉20克,栗子300克,豬腰2只,瘦豬肉160克,陳皮10克,精鹽少許。
【制作】
(1)揀選新鮮豬腰2只,分別對半剖開成兩片,起去白筋,浸于清水中約1小時左右,并不斷換水,務求除去豬腰的異味,備用。
(2)栗子去殼,去衣,取肉,備用。
(3)山萸肉、陳皮和瘦豬肉分別用清水洗干凈,備用。
(4)瓦煲內加入適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滾,然后放入以上全部材料,候水再滾起,改用中火繼續煲3小時左右,加入少許細鹽調味,即可以飲用。
山萸肉是補益佳品嗎?
山茱萸為山茱萸科山茱萸屬植物,是一味傳統名貴藥材,有滋補肝腎、固腎澀精之功效。用于肝腎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軟、遺/精滑泄、眩暈耳鳴等癥,常用山萸肉與山藥、熟地、杜仲等配伍。婦女月經過多或漏下不止,可用山萸肉與熟地、菟絲子、白芍、續斷等配伍。山萸肉澀可固脫,可用于大汗亡陽欲脫之癥,用量需30~60克,并與人參、附子、白術等同用。中醫臨床常用量為6~2克。藥理研究表明,山萸肉還有利尿、降壓作用,可用于治療高血壓癥。
山茱萸除做藥用外,還可用于保健食品飲料。中國西峽縣以山茱萸為主要原料生產的“中國養生酒”對陽痿不舉、未老先衰、腰痛酸困、脾腎虛寒、男女不育之癥有良效。
上一篇:皂角刺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下一篇:桑椹子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