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根,又稱葦根、葦莖。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蘆葦灼地下莖。祖國醫(yī)學認為,聲根性味甘寒,歸肺、胃、腎經(jīng)。蘆根能清肺胃氣分之熱,因其清淡不膩,生津而無斂邪之弊,所以,常用于溫病初起或熱病傷津而有煩熱口渴之癥。又可清胃熱止嘔吵,用于治療胃熱嘔逆。且能清肺熱、利小便,導.肺部熱毒下行從小便排出,敵又可用于治療肺熱咳嗽、肺癰及肺腎郁熱、咳吐膿血等癥。此外,用于麻疹初起,有透疹作用。
蘆根的功效與作用
1.熱病傷津、煩熱口渴,或舌燥少津之證:蘆根有清熱除煩,生津止渴之效,常配天花粉、麥門冬、石膏等同用。
2.肺熱咳嗽、痰稠、口干,及外感風熱的咳嗽:蘆根能清瀉肺熱,潤燥緩咳。又用于肺癰咳吐膿痰。常配黃芩、栝樓等以加強清肺化痰止咳之功。
3.胃熱嘔吐:蘆根有清熱止嘔之效。可單味煎汁飲服,或配伍竹茹、姜汁等降逆止嘔藥同用。
4.小便短赤、熱淋澀痛:蘆根有清熱利尿作用。常配白茅根、車前草等同用。
蘆根的保健應用
1.熱病煩渴:蘆根性味甘寒,既能清透肺胃氣分實熱,又能生津止渴、除煩,故可用治熱病傷津,煩熱口渴。
2.胃熱嘔噦:蘆根能清胃熱而止嘔逆,可用鮮品配青竹茹、生姜等煎服,如蘆根飲子;也可單用煎濃汁頻飲。
3.肺熱咳嗽,肺癰吐膿:蘆根入肺經(jīng)善清透肺熱,用治肺熱咳嗽,常配黃芩、浙貝母、瓜蔞等藥用。若治風熱咳嗽,可配桑葉、菊花、苦杏仁等藥用;若治肺癰吐膿,則多配薏苡仁、冬瓜仁等用。
4.熱淋澀痛:蘆根功能清熱利尿,可用治熱淋澀痛,小便短赤。
蘆根性狀鑒別
1.鮮蘆根:呈長筒狀,長短不等,直徑1~2厘米。表面黃白色或淺黃色,有環(huán)狀突起的節(jié),節(jié)間長短不一,節(jié)上有殘根及芽痕。體輕,質(zhì)硬而韌,不易折斷,切斷面黃白色、中空,似竹筒,四周壁厚約2毫米,有排列成環(huán)的小孔,外皮疏松,可剝離。味甘。
2.干蘆根:均去節(jié),切成長約寸許的小段,產(chǎn)量較少,多供出口。呈扁圓筒狀,表面光澤、黃白色。節(jié)外質(zhì)較硬,顯紅黃色,有縱橫紋。質(zhì)輕而綿軟。無臭,味微甘。
蘆根怎么吃
1. 菊花蘆根茶
[原料]:甘菊花5克,鮮蘆根20克。
[制法]:將鮮蘆根洗凈,切成小段,與揀去雜質(zhì)的甘菊花同放入沙鍋,加足量水,中火煎煮20分鐘,取汁即成。
2. 黃鱔蘆根湯
用料:黃鱔3條,蘆根30克,桑寄生60克,油、食鹽各少許。
制作:黃鱔去腸及內(nèi)臟,切段,洗凈,與蘆根、桑寄生加水同煨湯,以油、食鹽調(diào)味。
功效:清熱,利濕,補氣,養(yǎng)血。用于慢性肝炎患者。服法:吃魚飲湯。
3. 紅米蘆根粥
用料:鮮蘆根30克,紅米50克。
制作:將鮮蘆根洗凈,切成小段,煎煮取汁,去渣,入紅米同煮粥,煮粥宜稀薄。
功效:健脾生津。適用于脾胃陰虛而致嘔吐、吞咽困難等。
服法:溫服,每日1劑,分2次服。
4. 石膏蘆根粥
石膏30克,鮮蘆根60克,粳米100克。石膏、蘆根煎水取汁,入粳米加水煮粥食。清熱生津、除煩止渴,粳米養(yǎng)胃氣。用于溫熱病發(fā)熱、煩渴。
5. 五葉蘆根湯
佩蘭葉、藿香葉、薄荷葉、鮮荷葉、枇杷葉各10克,蘆根30克。加水煎湯,不可久煎,取汁,加白糖調(diào)味飲。用于溫熱病后,余熱未盡,胸脘微悶,知饑不食,苔膩。
蘆根與化妝品
由于蘆根含薏苡素和維生素C,因此有很好的防曬作用;而維生素C有雙重作用,用于發(fā)用化妝品中能調(diào)節(jié)鐵的代謝和某些微量元素的平衡(如Zn、Cu),可促進頭發(fā)黑素細胞增生,從而使頭發(fā)保持烏黑發(fā)亮。蘆根提取物可用于多種面用、發(fā)用化妝品中。
下一篇:紅毛丹的營養(yǎng)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