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活因產于羌胡而得名,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羌活的干燥根莖及根。主產于四川、甘肅、青海等省。商品藥材又分為蠶羌、竹節羌、大頭羌、條羌等數種。干燥的根莖呈圓柱形,略彎曲,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外皮脫落處呈黃色。節間縮短,呈緊密隆起的環狀,形似家蠶,習稱蠶羌;或節間延長,形如竹節狀,習稱竹節羌。節上有多數點狀或瘤狀突起的根痕及棕色破碎鱗片。斷面不平坦,有多數裂隙,皮部黃棕色至暗棕色,顯油潤,木部黃白色,具放射狀紋理。各種藥材均是以條粗壯、有隆起、曲折環紋、斷面質緊密、朱砂點多、香氣濃郁者為佳。
羌活的功效與作用
1.現代研究表明,羌活含有揮發油、香豆精類、多種氨基酸、糖類等多種化學成分。羌活的揮發油及水和乙醇提取物具有解熱、鎮痛、抗炎、抗過敏、抗心律失常、抗血栓形成、抗癲癰、抗氧化、抗菌等多種藥理作用。最新的研究證明,羌活浸膏粉,在體外對子宮頸癌細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羌活性味辛、苦,溫。人膀恍、腎經。本品氣雄而散,味薄上升,它既能發汗解表,散足太陽膀朧經游風、頭風,用于治療外感風寒所引起的發熱惡寒、頭痛、身痛等癥,又能祛風濕、利關節、止疼痛,用于治療風寒濕邪侵襲機體所引起的肢節疼痛、肩背酸痛,尤其善治上半身的疼痛等病癥。
3.在臨床上,羌活主要用于外感表證:常與獨活、防風、莫本等同用,以祛風散寒勝濕,如《內外傷辨》之羌活勝濕湯;還可與防風等配人人參、黃蔑、附子等益氣助陽藥中,以扶正祛邪,治療陽虛氣弱,外感風寒,寒熱頭痛等癥;與板藍根、蒲公英同用,共奏辛涼解表,清熱解毒之效,以治表證風熱偏勝,發熱無汗,咽喉腫痛者。羌活用于風寒痹證:常與桂枝、防風、威靈仙、姜黃等同用,以祛風通絡;若寒邪偏勝,常與附子、細辛、炙甘草等合
用,以散寒止痛;若濕邪偏勝,常與惹該仁、蒼術、防己配伍應用,以化濕除痹。用于水腫:本品能疏風透表,治陽水,遍身水腫,二便不利。常與商陸、檳榔、木通、澤瀉等同用,可使在表之水從汗而解,在里之水從二便而泄。用于瘡瘍腫毒:本品辛溫解表,凡瘡瘍初期,見有風寒表證,寒熱無汗,治當發汗解表,常與荊芥、防風等配伍應用,時邪從汗解,瘡瘍可消,如《醫宗金鑒》的荊防敗毒散、保安萬靈丹等。
羌活的食療作用
羌活有解熱、發汗、鎮痛的作用;羌活有抗心律失常與心肌缺血,能明顯增加心肌營養性血流量;對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血栓形成、纖維蛋白血栓形成、血栓增長速度有很顯著抑制作用。此外還有抗休克、抗菌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