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干燥近成熟果實人藥。別名吳英、茶辣、吳辣。果實含吳茱英堿、去甲基吳茱英堿、吳茱英喳酮堿、輕基吳茱英堿等。味辛、苦,性熱,有小毒。有溫中散寒、開郁止痛的功能。主治胃腹寒痛、惡心嘔吐、腹瀉、廟痛等病,外治濕疹、日瘡等癥。生長于上谷和冤句一帶,9月9日采摘。現(xiàn)在許多地方都有,長江和淮河流域,四川、武漢一帶尤其多。樹高有1丈多,樹皮是青綠色。樹葉像椿樹葉,但要大些、厚些,顏色顯紫。3月開紅紫色的小花,7月、8月結(jié)出像花椒子一樣的果實,嫩時顯淡黃色;熟透后變成深紫色。
吳茱萸的功效與作用
1.散寒止痛,下氣止嘔,引火下行。用于胃中虛寒,食后欲吐,腹痛,或干嘔吐涎沫及肝火犯胃之脅痛,吞酸,嘔吐。
2.吳茱萸有抗?jié)儭⒁种莆敢悍置凇⒅箛I、止瀉、抗菌、保肝、利尿、強心、鎮(zhèn)痛抗炎、抗凝、改善微循環(huán)、抗休克、抗健忘等作用。
【炮制方法】
1.姜汁炒吳茱萸 取生姜加水少許搗汁去渣,將吳茱萸與姜汁拌潤過夜,置于微熱的鍋內(nèi),以微火加熱,以鍋鏟不斷炒動,炒至微干,取出,放涼。每吳茱萸10KG,用生姜1KG搗汁。
2.黃連水炒吳茱萸 取黃連片,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取吳茱萸,用開水泡開口,曬干;將曬干的吳茱萸在銅勺內(nèi)炒熱,用黃連水噴灑炒干即得。每吳茱萸10KG,用黃連1KG煎汁2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