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結石食療的目的是達到抑制結石的生成和緩解結石梗阻引起的疼痛。
膽囊是位于肝臟下方的梨形小囊,由肝臟分泌的膽汁在這里貯存和濃縮。當人們進食時,貯存在膽囊中的膽汁隨著膽囊的收縮,經過膽囊管、膽總管而進入腸道,參與食物的消化。
膽汁的主要成分有膽固醇、膽酸、膽色素、卵磷脂、黏蛋白、脂酸鹽、無機鹽等。如果膽汁中某些成分比例過高,沉積下來,再與纖維蛋白、脫落的上皮細胞、細菌,甚至進入膽道的蛔蟲卵等為核心聚集起來,可形成形形色色的結石;如果膽汁中膽固醇濃度過高,或與膽酸、卵磷脂的比例失調,均可引起膽固醇析出,形成膽固醇結石。
(1)熱能供給要滿足生理需要,但要防止超量,一般為1500~2400千焦(360~570千卡)。
(2)限制脂肪供給,避免刺激膽囊收縮,以緩解疼痛。手術前后飲食中脂肪應限制在20克左右,隨病情好轉可略微增加,以改善菜肴色、香、味而刺激食欲。忌用油膩、煎炸以及脂肪多的食物,如肥豬肉、羊肉、填鴨、肥鵝、黃油、油酥點心、奶油蛋糕等。
(3)控制食用膽固醇高的食物,以減輕膽固醇代謝障礙,防止結石形成。
(4)補充蛋白質。充足的蛋白質可以補償損耗,維持氮平衡,增加機體免疫力,對修復肝細胞損傷,恢復正常功能有利。每日蛋白質的供給量為80~100克,食物包括魚、蝦、瘦肉、兔肉、雞肉、豆腐等。
(5)適量的糖類。每日供給量為300~350克,肥胖者適當限制。
(6)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選擇富含鈣、鉀、鐵的食物。補充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以及脂溶性維生素也很重要。
多食富含纖維的蔬菜、水果可減少膽結石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