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頭翁,又叫白頭公、野杖人、胡王使者等,為毛莫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頭翁的根,因其全株及果實長有白色茸毛,形似白頭老翁而得名。主產于東北、華北等地。干燥的白頭翁根呈圓柱形至圓錐形,稍扭曲,外皮黃棕色或灰棕色,不帶外皮者呈灰黃色或淡黃褐色,具縱皺及斑狀的支根痕,質硬而脆,斷面較平坦,外周黃白色或淡黃棕色,木心淡黃色。藥材是以粗長、整齊、外表灰黃色、根頭部有白色茸毛者為佳。
白頭翁的功效與作用
1.現代研究表明,白頭翁的根含皂貳,主要為蘭菇貳元、葡萄糖、鼠李糖及白頭翁素等化學成分。具有抗阿米巴原蟲、抗陰/道/滴蟲、抗菌以及降壓、減慢心律、增強心臟收縮、增進胃腸運動等多種藥理作用;除去根的全草則有強心作用。
2.在臨床上,常與黃連、黃柏、秦皮等配伍應用,如白頭翁湯,治療濕熱瀉痢、熱毒瀉痢之發熱、腹痛、下痢膿血、里急后重等證;與柴胡、黃琴、檳榔等同用,治療溫瘧癥;與艾葉、米醋合用為丸服,治療冷勞瀉痢及婦人產后帶下;與甘草、阿膠、秦皮、黃連、黃柏皮等合用,治療產后下利虛極;與黃連、石榴皮配伍應用,治療小兒熱毒下痢如魚腦;以白頭翁單味搗末調涂,治療外痔腫痛;還可與當歸尾、牡丹皮、半夏等同用,治療凜癰延生、身發寒熱等病癥。現代有以白頭翁制成水煎劑,用于治療原蟲性痢疾、細菌性痢疾及瘡癤癰腫等,也都具有很好效果。
白頭翁的食用方法
白頭翁湯:主治熱毒痢疾,熱入營分證。白頭翁15克,黃柏12克,黃連6克,秦皮12克。上藥4味,以水7升,煮取2升,去滓,溫服1升,不愈再服1升。方中白頭翁為君,以其歸大腸與肝,味苦性寒,能入血分,清熱解毒、涼血止痢。
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主治產后熱痢。白頭翁15克,甘草、阿膠各6克,秦皮、黃連、黃柏各9克。上藥6味,以水7升,煮取2升半,內膠令消盡,分溫3服。方中白頭翁清熱解毒,涼血止痢。
上一篇:補骨脂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下一篇:高麗參的功效與作用,高麗參的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