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是桂樹的樹皮,又名上肉桂、桂心。肉桂內含揮發性精油,其中肉桂醛約占30%,此外還含有鞣質、樹脂等成分。經過加工提制的肉桂油,又稱桂皮油,商品稱為桂油。桂油是藥物“清涼油”的主要原料,也是香水、香皂、化妝品等芳香制品工業的原料,并可用于糖果工業制造香糖。桂皮還是人們常說的“八大味”調料之一。
肉桂的功效與作用
(1)研究表明,肉桂可抑制中樞神經,對小鼠有鎮靜催眠作用,桂皮油能刺激胃腸道粘膜,使消化吸收功能亢進,能解除胃腸的痙攣性疼痛,增加胃液分泌,促進胃腸蠕動,排除消化道積氣,抑制腸內異常發酵,桂油還能興奮神經,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使體溫上升,因此能起到活血、散寒的作用。肉桂對痢疾桿菌、血吸蟲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可抑制腸內異常發酵。用桂皮的制劑有桂皮油、桂皮酊、桂皮水和桂皮糖漿等成藥。
(2)肉桂性味辛、甘、大熱,氣味芳香,具有溫中健胃、溫經壯陽、散寒活血、止痛等作用,適于畏寒肢冷、久病體虛、食少泄瀉、陽痿及因受寒引起的胃腹部冷痛、嘔吐、腹脹、消化不良等癥,又可應用于虛寒性腰痛、風濕痹痛、外傷腫痛及慢性潰瘍久不收口等患者食用或外用。
(3)肉桂亦可外用,有活血、止痛等功效。配入其他藥物,制成膏藥,外貼風濕痛、扭傷、跌傷腫痛等。
(4)桂枝,具有發表散寒、活血通經、化痰利尿等作用。適用于風寒感冒、慢性支氣管炎咳嗽、風濕疼、腹部冷痛、陽虛小便不利、手足發涼等癥服用。中醫常用“桂枝湯”以治風寒感冒,桂枝的乙醇浸出液成分,對炭疽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屬等有抑制作用。
(5)肉桂和桂枝同出一木,都有溫經脈、助消化、散寒濕的作用,但肉桂氣厚,溫中而止痛,并能下補腎陽,引火歸源,以治陰寒里盛、腎陽不足而致的呼吸短促、腰膝酸軟等癥候。而桂枝氣薄,主上行而散表寒,走四肢而溫通經脈,主治風寒襲表或寒在經脈病癥。
(6)肉桂未成熟果實叫肉桂子,又叫桂丁香,有溫中止痛作用,適用于脘腹冷痛患者服用。
肉桂的吃法
肉桂可用來為各種食物如湯、燉菜、禽肉類等調味。在西式烹飪中,肉桂還可以為曲奇、蘋果餡餅、油炸圈餅、小圓面包、布丁、烤薄餅、蜜餞、酸奶和糖果等調味。在中歐等地區,人們還用肉桂來為湯類、肉類、西紅柿醬、蔬菜、燉菜、蒸粗麥粉、意大利面和鹵汁等提味。在還有一些地方,肉桂還被放入燙熱的葡萄酒里。還有廚師還使用肉桂花蕾、肉桂葉及干的漿果烹飪。
肉桂粥:肉桂3克,粳米100 克, 紅糖適量。
做法:將肉桂水煎取汁,與紅糖一同兌入粳米粥內,稍煮即成。
肉桂粥,每日食用一次,可溫經散寒,利水消腫,止痛。適用于寒濕瘀結型慢性盆腔炎。
肉桂的食用宜忌
肉桂適宜胃寒冷痛、食欲不振、腹部隱痛及腸鳴腹瀉之人食用;適宜婦女產后腹痛、月經期間小腹冷痛和閉經者食用;適宜腰膝冷痛及陽虛怕冷、手足不溫者食用;適宜風寒濕性關節炎者食用;適宜心動過緩、脈象沉遲者食用;適宜慢性潰瘍久不收口者食用;適宜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雷諾氏癥者食用。
肉桂常識
肉桂油及桂皮都是我國特產,質佳價廉,產量占全世界總產量的80%,在國際市場上久負盛名。肉桂除藥用外,也是重要香料之一,常用于食品調味、化妝品工業以及作化工原料。在醫藥工業中,為麻風藥苯丙礬和清涼油等的主要原料。目前我國入藥用肉桂年需求量約為15萬千克,廣東省年需要量為2.5萬千克,約占全國的1/6,現在還需依靠進口。然而我國的桂油、桂皮又是傳統出口創匯的重要物資。肉桂除供藥用,加工中成藥外,又是一種用量頗大的食用香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