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芥屬唇形科荊芥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國廣大地區(qū)均有自然分布。味辛而性微溫,歸肺、肝二經(jīng)并入氣分,具有祛風解表、宣毒透疹、止癢療瘡及止血等功效,適用于傷風發(fā)熱、頭痛、怕風及咽喉腫痛、風火赤眼等癥。荊芥含有薄荷酮、檸檬烯等揮發(fā)油成分,具有解熱、鎮(zhèn)靜、平喘及抗菌消炎等作用。其嫩莖葉做涼拌菜,有薄荷香味,可防暑、增進食欲。
荊芥的功效與作用
1.現(xiàn)代研究表明,荊芥含揮發(fā)油,其中主要為右旋薄荷酮、消旋薄荷酮及少量右旋檸檬烯等成分。其水煎劑具有促進機體汗腺分泌,增強血液循環(huán)及微弱的解熱作用,并可解痙。荊芥炭能縮短出血和凝血時間。
2.荊芥性味辛,溫。人肺、肝經(jīng)。功能發(fā)表,祛風,理血,止血。常用于治療感冒發(fā)熱、頭痛、咽喉腫痛、中風口襟、吐血、蛆血、便血、崩漏、產(chǎn)后血暈、癰腫、瘡疥、凜癰等。在臨床上,常與薄荷、牛芬子等辛涼解表藥配伍應用,治療風熱感冒之發(fā)熱頭痛或咽喉腫痛;與防風、羌活等品同用,如荊防敗毒散,治療外感風寒所致的發(fā)熱惡寒、頭痛、無汗等癥;或與連翹、薄荷、桔梗等同用,如著名成藥銀翹散,治療風熱熱感冒初起之證;與薄荷、蟬蛻、牛芬子等配合使用,可治療風疹痰癢或麻疹透發(fā)不暢;與防風、銀花、連翹等合用,治療瘡癰初起而有表證者;荊芥炭單味使用或配合其他止血藥同用,可用于治療蛆血、便血、崩漏等癥。
3.內(nèi)服常用量為3一10克。人湯不宜久煎。用于止血必須炒炭用。表虛自汗、陰虛頭痛者忌服。
荊芥的傳統(tǒng)功效
荊芥味辛、微苦,性微溫,歸肺、肝經(jīng);具有祛風解表、透疹消瘡、止癢、止血之功效。其應用主要有:
1.外感風寒,頭痛、發(fā)熱惡寒、無汗等證 荊芥能祛風解表而性較平和,故感冒風寒、風熱均可配合使用。若配伍辛涼解表藥亦可用于風熱證發(fā)熱頭痛或咽喉腫痛,能疏散風熱,利咽喉,清頭目;治風寒證常與防風、羌活等配伍,如荊防敗毒散;治風熱證常與連翹、薄荷、桔梗等同用,如銀翹散。
2.風疹瘙癢或麻疹透發(fā)不暢 荊芥能祛風止癢,宣散透疹。常與薄荷、蟬蛻、牛蒡子等配合應用。
3.瘡瘍初起兼表證者 荊芥尚有消瘡之效。常與防風、銀花、連翹等同用。
4.衄血、吐血、便血、崩漏等證 荊芥炒炭能止血,常配伍其他止血藥。
5.產(chǎn)后血暈 產(chǎn)后血氣暴脫,頭暈眼花,可配伍人參以補氣固脫。如惡露不下,瘀血上攻而致的昏厥,可配伍桃仁、蒲黃、澤蘭等。
荊芥的營養(yǎng)保健作用
荊芥因具有獨特的香辛味,如蒜,如芥,如姜,作菜用可防暑并增進食欲。荊芥的藥用價值更高,可除濕痹去邪,主治心虛忘事、背脊疼痛、出虛汗、傷寒頭痛、頭暈目眩,有益力添精、通利血脈、消食下氣、醒酒、助脾骨、利五臟等功效。其花穗入藥有解熱發(fā)汗、祛風、利咽之效,可消除咽喉腫痛、火眼等癥。
荊芥的食用方法
荊芥一般作調(diào)味菜,生熟食均可,但以作涼拌菜或佐料較多。熟肉上面放幾枝或底下墊一些荊芥,蒼蠅就不叮,螞蟻也不爬。做魚蝦時放入荊芥可以調(diào)味去腥味,腌菜時加上少許荊芥鮮味更濃。切碎后可以拌炒或是清炒后作葷菜的墊底。
荊芥的禁忌
?。?)食用荊芥時不宜加熱時間過久。加熱荊芥時間過久食用口味和營養(yǎng)價值均降低。
?。?)氣虛血弱或汗多患者不宜食用荊芥。荊芥辛溫,發(fā)汗走表,可傷氣耗血。
(3)瘡瘍患者或多已透發(fā)的患者不宜食用荊芥。瘡瘍?yōu)闊岫緝?nèi)郁所生,疹已透發(fā)后氣血耗傷。荊芥辛溫,助熱傷正,故瘡瘍患者或多已透發(fā)的患者不宜食用荊芥。
下一篇:紅糖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