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英又叫山甜菜、白草、白幕、排風、排風草、天燈籠等,主要分布在我國甘肅、陜西,山西、河南、山東、江蘇等地。白英的用藥價值是非常久遠的,可以追溯到《神農本草經》中的記載。白英主要是全草入藥,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等功效,對于黃疸、水腫、淋病、膽囊炎、膽結石等病癥具有很好的藥用價值。
白英的形態特征
草質藤本,長0.5-1米,莖及小枝均密被具節長柔毛。葉互生,多數為琴形,長3.5-5.5厘米,寬2.5-4.8厘米,基部常3-5深裂,裂片全緣,側裂片愈近基部的愈小,端鈍,中裂片較大,通常卵形,先端漸尖,兩面均被白色發亮的長柔毛,中脈明顯,側脈在下面較清晰,通常每邊5-7條;少數在小枝上部的為心臟形,小,長約1-2厘米;葉柄長約1-3厘米,被有與莖枝相同的毛被。聚傘花序頂生或腋外生,疏花,總花梗長約2-2.5厘米,被具節的長柔毛,花梗長0.8-1.5厘米,無毛,頂端稍膨大,基部具關節;萼環狀,直徑約3毫米,無毛,萼齒5枚,圓形,頂端具短尖頭;花冠藍紫色或白色,直徑約1.1厘米,花冠筒隱于萼內,長約1毫米,冠檐長約6.5毫米,裂片橢圓狀披針形,長約4.5毫米,先端被微柔毛;花絲長約1毫米,花藥長圓形,長約3毫米,頂孔略向上;子房卵形,直徑不及1毫米,花柱絲狀,長約6毫米,柱頭小,頭狀。漿果球狀,成熟時紅黑色,直徑約8毫米;種子近盤狀,扁平,直徑約1.5毫米。花期夏秋,果熟期秋末。
白英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歸經:苦,平,有小毒。
功效主治: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抗癌。全
草:用于感冒發熱,黃疸性肝炎,膽囊炎,膽石病,癌癥,子宮糜爛,白帶,腎炎水腫;外用治癰癤腫毒。
根:用于風濕性關節炎。
白英的用法和用量
草、根15~30g;外用適量,鮮全草搗爛敷患處。
白英的食用禁忌
用藥適量。
白英有毒嗎
有毒。
白英的附方
1、治肝硬化初期:鮮白英一至三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2、治黃疸初起:白英、神仙對坐草、大茵陳、三白草、車前草各等分。白酒煎服。(《百草鏡》)
3、治風痛:桑黃二兩,白英二兩。切碎,用紹興原壇酒六斤,煎三炷香。每日服一飯碗。(《楊春涯經驗方》)
4、治風火赤眼:白英鮮葉搗爛,調入乳外笛巰鍘。(《福建中草藥》)
5、白英治婦女白帶:白英煎汁,燒小公雞或桂圓,連汁食。(《浙江民間草藥》)
大家在讀完上文中小編的介紹以后,是不是已經對白英的藥用價值有了新的了解了呢?白英畢竟是屬于中藥材的,才對病癥的治療以及用藥的使用上是有著嚴格的標準的,因此建議大家平時的生活中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用藥,切不可過量,以免對什么造成較為嚴重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