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花為常用中藥材,藥用歷史悠久;同時,又是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紅花原產于埃及,西漢時張賽從西域引入我國,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目前,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栽培。是菊科一年生 (或二年生)草本植物。以花 (干燥的筒狀花冠)入藥,藥性辛溫,歸心、肝經。具有通經活血、消腫止痛的功效,用于閉經痛經、瘀血作痛、冠心病、心絞痛、跌打損傷等。紅花是中藥方劑中40種常用大宗藥材之一,年需求量200萬千克,同時也是中藥材主要出口品種之一。
營養價值
紅花還含有紅花黃色素及紅花A,經鹽酸水解,可得葡萄糖和紅花素,另還含有脂肪油為紅花油,是由棕桐酸、硬脂酸、花生酸、油酸、亞油酸、亞麻酸等的甘油醋類成分而成。葉含有木犀草素一7一葡萄糖戒成分。
功效與作用
1.味辛,性溫。有活血通經,去瘓止痛的功用。
2.治經閉、癥痕、難產、痕血作痛、癰腫、跌撲損傷。
紅花食療應用選例
1.《朱氏集驗醫方》,治女子經脈不通,取好紅花、蘇枯木、當歸各等分,先煎花木,然后入酒1盞,并當歸再煎,食前空心溫服。
2.《急救便方》,治跌打及重物壓傷:取川麻0.3克,木香0.6克,紅花0.9克,甘草1.2克均生用,研末,黃酒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