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是甘蔗屬的總稱。中國最常見的食用甘蔗為竹蔗。
全世界有一百多個國家出產甘蔗,最大的甘蔗生產國是巴西、印度和中國。甘蔗中含有豐富的糖分、水分,還含有對人體新陳代謝非常有益的各種維生素、脂肪、蛋白質、有機酸、鈣、鐵等物質,主要用于制糖,現廣泛種植于熱帶及亞熱帶地區。
甘蔗按用途可分為果蔗和糖蔗。按外表形狀也可以分為甘蔗“黑金剛”和甘蔗“黑青剛”。
果蔗是專供鮮食的甘蔗,它具有較為易撕、纖維少、糖分適中、莖脆、汁多味美、口感好以及莖粗、節長、莖形美觀等特點。
糖蔗含糖量較高,是用來制糖的原料,一般不會用于市售鮮食。因為皮硬纖維粗,口感較差,只是在產區偶爾鮮食。
甘蔗的營養價值很高,它含有水分比較多,水分占甘蔗的84%。甘蔗含糖量最為豐富,其中的蔗糖、葡萄糖及果糖,含量達12%。此外,經科學分析,甘蔗還含有人體所需的其他物質,如蛋白質0.2克、脂肪0.5克、鈣8毫克、磷4毫克、鐵1.3毫克。另外,甘蔗還含有天門冬氨酸、谷氨酸、絲氨酸、丙氨酸等多種有利于人體的氨基酸,以及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和維生素C等等。甘蔗的含鐵量在各種水果中,雄踞“冠軍”寶座。
中國古代醫學家還將甘蔗列入“補益藥”。中醫認為,甘蔗入肺、胃二經,具有清熱、生津、下氣、潤燥、補肺益胃的特殊效果。甘蔗可治療因熱病引起的傷津,心煩口渴,反胃嘔吐,肺燥引發的咳嗽氣喘。引外,甘蔗還可以通便解結,飲其汁還可緩解酒精中毒。
甘蔗是能清、能潤,甘涼滋養的食療佳品,古往今來被人們廣為稱道,就連那些清高儒雅的文人墨客們對其也情有獨鐘。唐代詩人王維在《櫻桃詩》中寫道:“飲食不須愁內熱,大官還有蔗漿寒。”而大醫學家李時珍對甘蔗則別有一番見解,他說:“凡蔗榕漿飲固佳,又不若咀嚼之味永也”,將食用甘蔗的微妙之外表述得淋漓盡致。[5]?
甘蔗雖是果中佳品,但亦有不適合它的人群,比如患有胃寒、嘔吐、便泄、咳嗽、痰多等癥的病人,暫時不吃或少吃甘蔗,以免加重病情。另外還必須注意:若保管欠妥易于霉變。那種表面帶“死色”的甘蔗,切開甘蔗,其斷面呈黃色或豬肝色,聞之有霉味,咬一口帶酸味、酒糟味的甘蔗誤食后容易引起霉菌中毒,導致視神經或中樞神經系統受到損害,嚴重者還會使人雙目失明,患全身痙攣性癱瘓等難以治愈疾病。甘蔗渣屬于粗纖維質,人類的腸胃并無法消化這種纖維,還有可能會造成消化道受傷。
甘蔗食性寒,味甘,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生津、下氣、潤燥的功能。治熱病傷津、心煩口渴、肺燥咳嗽、大便燥結、反胃嘔吐、尿赤澀痛等。
1、補充熱能。甘蔗中富含碳水化合物,可為機體補充充足的熱能,對防治低血糖有較好的效果。
2、生津止渴。甘蔗含水量高,且含多種有機酸成分,能清涼解暑,消除疲勞。
3、抑制腫瘤。據研究,甘蔗渣中含有對小鼠艾氏癌和肉瘤有抑制作用的多糖(主要由五碳糖和六碳糖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