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附(是將原藥材揀去雜質,碾成碎粒,簸去細毛入藥者,又稱生香附、香附子,亦稱雀頭香、莎草根、雷公頭、蓑草等)、金香附(因其產于浙江金華蘭溪而得名。其粒大肥厚,色紫紅、光潤,質堅實,香氣濃,品質最佳,為道地藥材)、毛香附(指未經加工的莎草根)、香附米(是植物莎草根莖不經火燎,直接用石碾碾去毛皮,再碾碎入藥者,被視為上品)、光香附(是將莎草根莖挖取后,用火燎去須根及鱗葉,再入沸水片刻,然后入竹籠中來回撞擦去凈灰屑及須毛,碾碎入藥,因其未去毛皮,故而得名。其品質較次)、醋香附(將香附粒加入米醋拌勻悶潤至透,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干,取出放涼入藥者。其疏肝止痛、消食化滯之)、制香附(是將碾碎之香附和黃酒、醋同煮后,晾干入藥者。其疏肝止痛功效更佳)、香附炭(將香附置鍋內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內部焦黃色,噴淋清水,取出干燥入藥者。其和血止血之功較強)等。
香附的功效與作用
理氣解郁,調經止痛。用于肝郁氣滯,胸、脅、脘腹脹痛,消化不良,月經不調,經閉痛經,寒疝腹痛,乳房脹痛。
1、理氣解郁:用于肝氣郁結之胸脅及胃腹脹痛。
配柴胡、青皮治胸脅痛。
配高良姜(名良附丸)治胃寒痛。
2、調經止痛:用于肝氣郁結之月經不調、小腹脹痛。
配艾葉治寒凝氣滯之行經腹痛。
[配伍與應用]
1.香附配伍木香:香附辛香走竄疏肝理氣止痛,木香辛苦而溫行氣止痛調中。二藥配伍應用,共奏疏肝理氣,調中止痛之功,以治肝郁氣滯,肝胃不和所致的脅肋胃脘疼痛。
2.香附配伍當歸:香附調經止痛,當歸補血活血;二藥配伍應用,共奏活血調經止痛之功。以治氣滯血瘀所致的月經不調及痛經等癥。
3.香附配伍蘇梗:香附主入肝經,為疏肝解郁之要藥;蘇梗主入肺脾經,行氣寬中為其長。二藥相須為用,性味平和,共奏疏肝理脾,行氣寬中之功。以治肝脾失和,脘腹脹滿,食滯不消等證。
1. 香附雞肝
雞肝100克,雞肉200克,香附10克,洋蔥2個,蘿卜1個,酒、砂糖各適量。
香附用水2杯煎約1小時,留汁。鍋內先放雞肉,再放雞肝,調料鋪放最上層,加酒 3 茶匙,并放入香附汁、砂糖、醬油、雞湯適量。先用大火煮開,繼用小火煮爛即可。本食療方溫經行氣。
2. 香附烏藥茶
【原料】 香附6克,烏藥6克,延胡索6克, 肉桂2克。
【制法】 1.先將以上藥物用冷開水沖洗,晾干,切碎。2.將藥物置茶杯內,沸水沖泡,加蓋泡10分鐘,即可。
【功效】 溫經理氣,活血止痛。
【應用】 原發性痛經,證屬氣滯寒凝者。癥見經前或行經時小腹脹痛,拒按揉,經行量少,經色紫紅,夾有血塊,血塊排出后疼痛減輕,或經期腹冷,得熱則舒,伴畏寒肢冷,乳房脹痛,舌紫暗或有察斑。
【服法】 代茶頻頻飲服,每日1劑,月經來潮前3日開始服用,每月服7天,連續3個月經周期為1個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