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絲子為旋花科植物冤絲子的種子。始載于《神農本草經》,“主續絕傷,補不足,益氣力,肥健,汁去面黑,久服明目,輕身延年”。因其性平,歷代醫家認為,菟絲子補腎養肝,溫脾助胃,且補而不峻,溫而不燥,實為平補陰陽的一味良藥。冤絲子為一年生寄生草本,通常寄生在豆科、菊科、羨黎科等植物上。菟絲子其莖細柔如線,左旋纏繞,多分枝,黃色。莖上隨處可生長吸著根,插生在寄生主的組織當中,形成一種特殊的吸收構造,以從寄生體內取得生活養料,所以它是一種有害的寄生植物。菟絲子的名稱由來據說是此草初生有根,形狀如兔,且其莖細柔,色黃如絲,故名菟絲。因以種子人藥,故稱菟絲子。因種子在沸水中浸泡時,有白色卷旋狀的胚向外伸出,狀如吐絲,故菟絲子俗呼吐絲子。菟絲子以色灰黃、顆粒飽滿、無雜質者為佳。
菟絲子的功效與作用
1.菟絲子味辛、甘、性平。歸肝、腎、脾經。具有補益腎精,養肝明目,固胎止泄的功效。主治腰膝酸痛、遺精、陽賡、早泄、不育、消渴、淋濁、遺尿、目昏耳鳴、胎動不安、流產及泄瀉。
2.菟絲子的生用與炙用有所不同。生用時,它主要用于治療眼目昏暗,大便泄瀉等;炙用時,主要用于治療陽疾、早泄、遺精、白濁、滑胎等癥。
3.藥理實驗認為,冤絲子有一定的增強免疫力的作用,有增強強前腺功能,可以收縮子宮、松弛腸道平滑肌,并能強心、降壓、抑菌。冤絲子能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流量。恢復腎功能,消除蛋白尿。尚能縮小脾容積。還有抗利尿作用。
4.菟絲子在臨床上應用于治療性功能低下、腎虛腰痛、肝腎不足之兩目昏花、慢性腸炎、白癱風、肝腎不足之先兆流產、乳糜尿、尿糜血尿、帶狀疤疹等。
菟絲子的藥理作用
1.增強性腺功能:煎劑使垂體前葉、卵巢和子宮重量增加,但血漿中促黃體生成激素(LH)無明顯改變;卵巢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黃體生成素(HCGLH)受體特異結合力及HCGLH受體數增
加;使去卵巢的垂體對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LRH)的 LH分泌反應提高,提示菟絲子對下丘腦-垂體-性腺(卵巢)軸功能有興奮作用。
2.對造血系統的作用:注射液對受環磷酰胺抑制的粒系祖細胞的生長有促進作用。
3.增強免疫功能:菟絲子黃酮能提高腹腔巨噬細胞吞噬功能、活性玫瑰花結形成率和抗體的生成。
4.對心血管作用:黃酮靜脈注射對心肌缺血具有明顯的防治作用。
5.其他:水提物可抑制二甲基苯蒽誘發的皮膚乳頭狀瘤的生長和皮膚癌的發生;治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損害,菟絲子對半乳糖性白內障有較好的作用;它在體外還具有清除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羥
自由基和抑制肝勻漿脂質過氧化作用。
6.抑菌作用:菟絲子100%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桿菌和傷寒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7.降壓及抑制平滑肌作用。
8.抗衰老:菟絲子煎劑可以抗衰老,防止皮膚角質老化。
菟絲子的食療作用
菟絲子具有增強性腺功能,提高性活力,促進精液分泌;有促進淋巴細胞轉化,增強體液免疫能力,提高非特異性抵抗力及耐缺氧能力,調整陽虛病人紅細胞內的糖分解代謝;還能使脾容積縮小,抑制腸管運動,增加子宮的節律性收縮,減慢心率,增強心肌收縮力。菟絲子還有降壓、保肝、抗炎、抗不孕、抗病毒、抗腫瘤、抑菌等作用。
菟絲子的食用方法
煎服:菟絲子10-15克,可單煎服用,或者配伍其他藥物一起服用。
煮粥:水煎取汁,加粳米煮為稀粥,待熟時調入白糖服食。每日.劑,早晚服食,可補腎益精。
藥酒:菟絲子,杜仲,骨碎補,核桃肉等浸酒,早晚飲服,治療腰酸背痛,關節不利。
丸劑:菟絲子150克(浸酒)石蓮肉30克,茯苓60克,山藥80克,研末為丸,主治腎氣虛損,耳鳴目眩,菟絲子與杜仲合用,等份研末,以山藥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次50丸,用鹽湯送下,治療腰痛。
菟絲子的鑒別
菟絲子與枸杞子、沙苑子:三者皆可平補陰膽,為腎虛常用之品也常相伍用。不同點為菟絲子與沙苑子偏重補陽,并兼帶澀性,有較好的固精作用;而枸杞子養陰之功助陽,且能補血,另外兼有潤肺功效,可治肺腎兩傷、虛勞咳嗽。另外菟絲子是一種性柔潤多液的藥物,液多且濃而不黏膩與補骨脂類似,其液均多均濃,但補骨脂之液濃而似脂,且味辛溫,偏于腎陽虛者相宜;菟絲子之液濃似精,且氣味甘平,凡肝腎虛者皆宜,為平補滋潤之良藥。
上一篇:香菜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下一篇:三文魚的營養價值,三文魚怎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