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腥草又稱蕺菜,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以南地區(qū)。在中醫(yī)古書《名醫(yī)別錄》里就有記載,是一種民間常用的草藥。中醫(yī)認為魚腥草味辛,性微寒,歸肺經(jīng),有清熱解毒、排膿利尿的功能,但患有風寒咳嗽及有虛寒證的人不宜服用。隨著崇尚自然的風氣漸濃,魚腥草的作用正被人們逐漸重視,在這里我選擇四個較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加以介紹,并加以評論。但是,不論使用其中的哪一種方法,都必須堅持使用一段時間方能顯出效果,這一點相信大家是可以理解的。
形態(tài)
魚腥草的嫩根莖及莖葉在西南地區(qū)常作蔬菜食用,又稱“折耳根”。草本,具特殊氣味;葉卵形,基部心形;穗狀花序基部有變態(tài)的葉子形成的總苞片4枚,白色,花瓣狀;雄蕊3;花柱3。
魚腥草的功效與作用
全草稱“魚腥草”,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的功效。
生的魚腥草榨汁外用實際應用
1.生的魚腥草葉片榨汁,一天涂抹數(shù)次(4-5次以上),或者入浴時用汁液涂抹患部,可治療青春痘、濕疹、腫瘡、各種化膿癥、腰痛、女性陰部潰爛、外陰瘙癢癥、龜頭包皮炎、脫肛、痔核、皰疹、割傷、大腿磨傷、腳底磨傷、藥物中毒引起的皮膚炎、股癬、水皰疹、白癬、尿布疹等。如果患部未干,則在涂抹魚腥草汁后再撒些痱子粉,患部就會變干。
2.亦可將魚腥草生葉揉爛連同汁液貼敷于患部,尤其是對跌打損傷、扭傷、挫傷等,這個方法比較有效。
3.用火將生的魚腥草葉片加熱使其變軟,趁還是溫的時候涂抹于痔瘡、膿腫、腰痛、怕冷癥等患部,再由其上方加熱,效果會更好。
4.用火將生的魚腥草葉片加熱到完全變成泥狀,做成魚腥草膏涂抹在患部,也和魚腥草汁一樣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