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次關注 21-07-05
明蝦是海水蝦,肉質肥厚,味道鮮美,富含蛋白質。中醫認為,其味甘堿性溫,可補腎壯陽,滋陰健胃。適于多種烹調法制菜。
營養價值
1、蝦中含有20%的蛋白質,是蛋白質含量很高的食品之一,是魚、蛋、奶的幾倍甚至十幾倍,蝦和魚肉相比,所含的人體必需氨基酸纈氨酸并不高,但卻是營養均衡的蛋白質來源,另外,蝦類含有甘氨酸,這種氨基酸的含量越高,蝦的甜味就越高。
2、蝦和魚肉禽肉相比,脂肪含量少,并且幾乎不含作為能量來源的動物糖質,蝦中的膽固醇含量較高,同時含有豐富的能降低人體血清膽固醇的牛磺酸,蝦含有豐富的鉀、碘、鎂、磷等微量元素和維生素A等成分。
食用功效
1、增強人體免疫力:蝦的營養價值極高,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和性功能,補腎壯陽,抗早衰,可醫治腎虛陽痿、畏寒、體倦、腰膝酸痛等病癥。
2、通乳汁:如果婦女產后乳汁少或無乳汁,鮮蝦肉500克,研碎,黃酒熱服,每日3次,連服幾日,可起催乳作用。
3、緩解神經衰弱:蝦皮有鎮靜作用,常用來治療神經衰弱,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諸癥。海蝦是可以為大腦提供營養的美味食品。海蝦中含有三種重要的脂肪酸,能使人長時間保持精力集中。
4、有利于病后恢復:蝦營養豐富,且其肉質松軟,易消化,對身體虛弱以及病后需要調養的人是極好的食物。
5、預防動脈硬化:蝦中含有豐富的鎂,鎂對心臟活動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能很好的保護心血管系統,它可減少血液中膽固醇含量,防止動脈硬化,同時還能擴張冠狀動脈,有利于預防高血壓及心肌梗死。
6、消除“時差癥”:日本大阪大學的科學家最近發現,蝦體內的蝦青素有助于消除因時差反應而產生的“時差癥”。
適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禁忌人群
反復發作性過敏性皮炎的老年人、患有皮膚疥癬者忌食。服用維生素C者忌食。
選購技巧
1、看活力:優質的鮮活對蝦要求活力旺盛,在水中游動快,反應敏捷。
2、看外形:優質的對蝦要求蝦體完整,頭尾與身體緊密相連,有一定的彈性和彎曲度。如果覺得殼與肉比較松懈,頭尾易脫落或分離,不能保持其原有的彎曲度,則產品可能已經不太新鮮。健康的蝦眼球呈圓形,黑色而有光亮,反之則不健康。
3、看顏色:正常的雌蝦體色灰青,雄蝦體色發黃,色澤自然有光澤,蝦體半透明,如果顏色偏紅或是有白色斑點、腸線不清晰的則是病蝦,建議不要購買。
4、看肉質:將對蝦拿在手中,蝦殼較硬,有彈性,肉質堅實,能感覺到蝦的活力的是質量比較好的蝦。蝦體軟,沒有彈性的是變質的對蝦,不要購買。
5、看體表:鮮活的蝦體外表潔凈,用手摸有干燥感。但當蝦體快要變質時,甲殼下一層分泌黏液的顆粒細胞崩解,大量黏液滲到體表,摸著就有滑膩感。如果蝦殼黏手,說明蝦已經變質。
6、聞氣味:正常的蝦聞起來有正常的腥味,如果聞起來有異臭味表示已經變質,不要購買了。
其他相關說明
1.整只對蝦的烹調方法有紅燒、油炸、甜烤,加工成片、段后,可熘、炒、烤、煮湯,制成泥茸,可制蝦餃、蝦丸;
2.色發紅、身軟、掉拖的蝦不新鮮盡量不吃,腐敗變質蝦不可食;蝦背上的蝦線應挑去不吃
明蝦是海水蝦,肉質肥厚,味道鮮美,富含蛋白質。中醫認為,其味甘堿性溫,可補腎壯陽,滋陰健胃。適于多種烹調法制菜。
雖說現在家里來了客人,
一般都是去酒店、餐館,
但是,
把親朋好友聚攏在自己家里,
吃自己親手做滴飯菜,
那真真是極好地!
不過,
這宴客,說著容易,
做著卻是對一個家庭煮婦烹飪技術的考驗。
要做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女人,
就需要練就幾道拿手的宴客菜。
這樣,
涼菜、熱菜、湯羹、主食各來幾道,
再來兩三道招牌萊,
一桌豐盛家宴就會輕松搞定!
這款【鳳尾蝦球】,
就是一道絕對讓讓客人驚艷的宴客菜。
不僅金黃光滑、貌美如花,
而且口感鮮美又酥香軟糥,
比裹面包糠的蝦球吃起來更細膩也更香糥。
再配上酸甜的蕃茄醬真真是極好滴。
煮婦們一定要會喲,
宴客時肯定超有面子呢。
只要掌握好關鍵五步,
菜鳥也能做出好味道。
食材:小土豆3個、鮮蝦400克、牛奶15克、面粉30克、白胡椒、料酒、鹽、油、適量
做法:
1、將土豆洗凈切開上鍋蒸熟,再壓成土豆泥。
2、土豆泥里放入白胡椒、鹽和牛奶拌勻。
3、蝦子洗凈去蝦線提前用料酒腌漬,放鍋里加鹽煮熟,去頭殼留著尾殼剝成蝦仁放涼。
4、取適量土豆泥團成團兒,并把帶蝦尾的蝦仁包起來,只露蝦尾,包好放在面粉里薄薄的滾一圈。
5、做好的蝦球放在盤子里,鍋里燒熱油,將蝦球放進去炸至金黃,撈出,再復炸5秒撈出控油擺盤即可。
烹飪技巧:
1、買蝦子是有竅門的,蝦子最好選鮮活的。如果買不到,一定要挑選蝦體完整、甲殼密集、外殼清晰鮮明、肌肉緊實、身體有彈性,并且體表干燥潔凈的才新鮮。否則,肉質疏松、顏色泛紅、聞之有腥味的,則是不夠新鮮的蝦,不宜食用。
2、蝦一定要提前用料酒腌漬,可以去腥味。
3、土豆泥不要和的太稀,和成團即可。
4、油熱至五成時,即可放入蝦球,復炸時,油熱至8成炸5炒即撈出。
5、油溫不要太高,中小火炸,防止油溫過高,以免將表皮炸糊。
333 閱讀 21-07-05
577 閱讀 21-07-05
395 閱讀 21-07-05
424 閱讀 21-07-05
384 閱讀 21-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