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愛吃飯是缺鋅嗎
寶寶不愛吃飯是缺鋅嗎?相信對于這個問題是眾多寶媽們都非常關心的,而且寶寶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出現不愛吃飯的現象。那么,面對寶寶不愛吃飯寶媽們應該怎么辦呢?一歲寶寶食譜有哪些呢?
寶寶不愛吃飯是缺鋅嗎
子不愛吃飯是讓許多家長頭疼的問題,當孩子不愛吃飯時,家長首先應該尋找導致原因,并不能一味的采取強迫式地喂飯形式。導致孩子不愛吃飯的常見原因有以下幾點。
1、零食不斷,嘴不停,胃不閑,導致胃腸道蠕動和分泌紊亂。大多數孩子愛吃甜食,飲料、雪糕、巧克力等高熱量甜食會興奮飽食中樞,抑制攝食中樞,這樣的話孩子就難有饑餓感,因此沒有進食的興趣。
2、孩子飲食無規律,無固定進食時間,進食時間延長或縮短,正常的胃腸消化規律被打亂,孩子就不會乖乖吃飯了。
3、片面追求高營養,肉蛋奶無節制地給孩子吃,損傷胃腸,引起消化不良。
4、進食環境差,邊吃邊玩,或進食時爸媽逗弄、訓斥,使大腦皮層的食物中樞不能形成優勢的興奮灶。
5、爸媽過分關注孩子進食,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進而以拒食作為提條件的籌碼,爸媽應當對孩子放寬心,讓孩子輕松點進食。
6、缺鋅引起味覺改變。缺鋅的孩子的味覺敏感度比正常孩子低,因此容易造成食欲減退。觀察孩子是否缺鋅,家長可以通過舌苔判斷,舌面上一顆顆小小的突起與正常孩子的舌頭相比多呈扁平狀,或呈萎縮狀態。
7、運動不足,代謝減少,胃腸道消化功能得不到強化;生活不規律、睡眠欠充足、過度疲勞、便秘、身體不適等。
8、孩子生病了也會導致食欲變成,不愛吃飯。服藥太多或濫用保健補品,增加胃腸消化吸收的負擔,造成寶寶不愛吃飯。
一歲寶寶食譜
一、香椿芽
材料:香椿,雞蛋,小蔥
調料:鹽、油適量
做法:
1、將香椿入開水中燙一下,切成碎末;小蔥洗凈切碎。
2、雞蛋打散,放入香椿和香蔥末,撒少許鹽,向一個方向打均勻,入熱油鍋中煎熟即可。
貼心小提示:香椿獨特的揮發氣味能使蛔蟲不能附著在腸壁上而被排出體外。
材料:熟肉末,冬筍、冬菇、黑木耳、圓蔥適量
調料:油少許
二、肉燥蓋澆飯
材料:熟肉末,冬筍、冬菇、黑木耳、圓蔥適量
調料:油少許
做法:
1、黑木耳冬筍洗凈備用,用溫開水浸泡冬菇后瀝干水,切碎末。冬菇水留著備用。
2、把黑木耳、冬筍和圓蔥都切丁。
3、燒熱油鍋,蔥丁爆香后,放入熟肉末和調味料翻炒均勻,倒入冬菇水,轉小火燜煮,湯稠后澆上一層薄薄的濕淀粉,再稍微加熱后盛出蓋到軟爛的米飯上。
貼心小提示:大米主要營養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其他營養成分還有糖類、鈣、磷、鐵、葡萄糖、果糖、麥芽糖、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豬肉為人類提供優質蛋白質和必需的脂肪酸,豬肉可提供血紅素(有機鐵)和促進鐵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鐵性貧血。
三、番茄牛肉滑蛋飯
主料準備:牛里脊肉*50克(如果用的不是牛里脊肉的話,在給寶寶烹調牛肉時光油滑還不夠,要徹底地煮到軟爛為止),洋蔥*15克,土雞蛋*1個(不用土雞蛋味道會差一大截),番茄*半個(約50克),軟米飯*40克。
配料準備:橄欖油和淀粉少許,鹽一點點的一點點。
輔食制作:
1.牛里脊肉切成細粒加少許淀粉、鹽抓勻腌10分鐘,洋蔥切細粒,番茄滾水中燙去皮切小塊,雞蛋打散。
2.鍋中倒少量橄欖油,油熱后下腌好的牛肉粒用筷子滑散變色盛出備用。
3.再倒少量橄欖油,下洋蔥粒爆香倒入番茄塊煮出湯汁,如果湯汁不夠可加少量清水或高湯。
4.把牛肉倒入番茄中混合,沿著鍋邊緩緩倒入打散的蛋液。
5.待蛋液凝固,用筷子稍稍滑散,澆在軟米飯上即可。
四、奶香玉米餅
材料:玉米面125g、面粉50g、奶粉25g、雞蛋1個、白糖適量、酵母適量、溫水適量
開始操作:
1、把適量酵母用溫水沖開調勻。
2、把玉米面,面粉,奶粉一起放入大容器拌勻,再加打散的蛋液,白糖,酵母水和適量溫水一起調成面糊。
3、面糊調好后放在一邊,餳發20-30分鐘,直到面糊表面出現許多小氣泡,就可以拿來做餅了。
4、平底鍋里需要一層薄油,燒熱后用勺子舀入適量面糊,攤成圓餅,一面煎上色后翻面,兩面金黃即成。小餅里加了糖,火大的話會很容易糊。
相關推薦

14767次閱讀 2021-07-07 14:21:19

14380次閱讀 2021-09-02 23:34:33

5661次閱讀 2021-07-13 21:18:20

5389次閱讀 2021-07-07 14:40:34

200次閱讀 2021-09-05 22:40:24

2177次閱讀 2021-09-05 22:36:20
熱門文章
你的養生服務專家
免費查詢知識
精選閱讀
-
十大容易流產的水果 孕婦不能吃的十大水果
孕婦是一個特殊群體,在懷孕期間,孕婦要注意的地方有很...
14018次閱讀
-
翅果菊的功效作用和藥用價值
翅果菊又稱之為山萵苣,苦窩筍(江西省),山馬草(廣東...
6449次閱讀
-
四季養生:春養肝,夏養腎,秋養肺,冬養心
循天時之變,一年四季,自然規律表現為春溫、夏熱、秋涼...
5975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