鱸魚的介紹 鱸魚的營養價值

鱸魚的介紹
鱸魚(weever),又稱花鱸、寨花、鱸板、四肋魚等,俗稱鱸鮫,與長江鰣魚、太湖銀魚并稱為“四大名魚”之一。鱸魚肉質白嫩、清香,沒有腥味,肉為蒜瓣形,最宜清蒸、紅燒或燉湯。鱸魚分布于太平洋西部、中國沿海及通海的淡水水體中均產之,黃海、渤海較多。為常見的經濟魚類之一,也是發展海水養殖的品種。
鱸魚的營養價值
1、鱸魚富含蛋白質、維生素A、B族維生素、鈣、鎂、鋅、硒等營養元素;具有補肝腎、益脾胃、化痰止咳之效,對肝腎不足的人有很好的補益作用;
2、鱸魚還可治胎動不安、產生少乳等癥,準媽媽和產生婦女吃鱸魚是一種既補身、又不會造成營養過剩而導致肥胖的營養食物,是健身補血、健脾益氣和益體安康的佳品;
3、鱸魚血中還有較多的銅元素,銅能維持神經系統的正常的功能并參與數種物質代謝的關鍵酶的功能發揮,銅元素缺乏的人可食用鱸魚來補充。
鱸魚的功效與作用
鱸魚味甘、性平,入肝、脾、腎三經;具有健脾、補氣、益腎、安胎之功效。
民間驗方有用鱸魚與蔥、生姜煎湯,治小兒消化不良;將鰓研末或煮湯,可用以治療小兒百日咳,也可治療婦女妊娠水腫、胎動不安。
相關文章
鱸魚的適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適宜貧血頭暈,婦女妊娠水腫,胎動不安之人食用
2. 患有皮膚病瘡腫者忌食。
鱸魚的各家論述
1.《本草經疏》:鱸魚,味甘淡氣平與脾胃相宜。腎主骨,肝主筋,滋味屬陰,總歸于臟,益二臟之陰氣,故能益筋骨。脾胃有病,則五臟無所滋養,而積漸流于虛弱,脾弱則水氣泛濫,益脾胃則諸證自除矣。
2.崔禹錫《食經》:主風痹,面皰。補中,安五臟。
又:鱸魚肉多食發痃痔瘡腫,不可同乳酪食。
3.《食療本草》:安胎、補中。
4.《嘉祐本草》:補五臟,益筋骨,和腸胃,治水氣。
5.《本草衍義》:益肝腎。
6.《隨息居飲食譜》:鱸魚,多食發瘡患癖,其肝尤毒。中其毒者,蘆根汁解之。
鱸魚的做法大全
1.清蒸鱸魚
原料:鱸魚1條(500~600克〕,熟火腿30克,筍片30克,香菇4朵,香菜少許。
做法:
1.大火燒開蒸鍋中的水,放入魚盤,大火蒸8~10分鐘,魚熟后立即取出,揀出姜片、蔥絲。
2.將雞湯燒滾后,澆倒魚身上,飾以香菜段即可。
2.鍋貼鱸魚
原料:肥豬肉225克,凈鱸魚肉300克,雞蛋3個。
做法:
1、肥肉改成長5cm、寬3cm的長方形24片腌過。
2、鱸魚肉改成長約5cm、寬約3cm的長方片放精鹽、味精、麻油、胡椒粉拌勻。
3、將雞蛋、濕淀粉調成濃糊,用70%涂勻魚肉,用30%將腌好的肥肉拌勻。
4、用一大盤撒上干淀粉,把肥肉排在盤上,再將魚肉貼在肥肉上。
5、鍋放底油燒熱,端離火位,將魚肉排在鍋中,放回爐上半煎半炸至兩面呈金黃,倒入漏勺控油。
6、用剪刀剪齊擺放在盤中。另跟椒鹽同時上桌。
3.鐵板鱸魚
原料:鮮鱸魚1條,粗鹽、味精、玫瑰酒、美極醬油、玫瑰醬、豆瓣醬、蠔油、冰糖、白糖、味精、生抽、芝麻油、椒片、洋蔥、黃油、紅椒圈、蔥段等。
做法:
①鱸魚剖洗凈,瀝干,加精鹽、味精、玫瑰酒等調料腌漬片刻,下入溫油鍋中浸炸成熟,撈出。
②鍋內留油少許,放入美極醬油、玫瑰醬、豆瓣醬、蠔油、麻油、白糖、冰糖、味精、生抽、椒片等,調制勾芡。
③錫紙1張,墊以洋蔥絲,澆上黃油,放入鱸魚,澆上調好的芡汁,放上紅椒圈與蔥段,用錫紙包裹、放在燒熱的鐵板上,即可上席。
相關推薦

565次閱讀 2021-09-05 21:02:26

512次閱讀 2021-08-12 07:02:12

442次閱讀 2021-08-12 06:13:14
448次閱讀 2020-10-18 14:10:50
472次閱讀 2021-08-30 15:15:07
熱門文章
你的養生服務專家
免費查詢知識
精選閱讀
-
十大容易流產的水果 孕婦不能吃的十大水果
孕婦是一個特殊群體,在懷孕期間,孕婦要注意的地方有很...
14018次閱讀
-
翅果菊的功效作用和藥用價值
翅果菊又稱之為山萵苣,苦窩筍(江西省),山馬草(廣東...
6449次閱讀
-
四季養生:春養肝,夏養腎,秋養肺,冬養心
循天時之變,一年四季,自然規律表現為春溫、夏熱、秋涼...
5975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