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節氣的變換,氣候寒暑溫涼的次第流轉,都與人的正常生理活動息息相關。四季養生,就是根據一年四季氣候變化的特點,結合陰陽寒熱的偏盛、偏衰,來調整養生保健的側重,最后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四季養生概念
一日與四季
一天之中的子時(夜晚23至1點)、一年之中的冬至是陰極;而一天之中的午時(11至13點)、一年之中的夏至是陽極。
陰極則陽生,陽極則陰長。就是說:陰極則陽,陽極則陰,陰到了極點就會開始向陽轉化,陽到了極點就會開始向陰轉化。陰極之后,進入陽長陰消階段;陽極之后,則又進入陰長陽消時期。
卯時是一天中的5至7時,是一年之中的春分;酉時是一天中的17至19時,是一年之中的秋分。簡要言之,從子到午為陽時,從午到子為陰時。
人的五臟和四季氣化是完全相通的,具體是:
春(風)氣通于肝(養肝)
夏(火)氣通于心(療心)
長夏(濕)氣通于脾(健脾)
秋(燥)氣通于肺(潤肺)
冬(寒)氣通于腎(固腎)
所以中醫學的經典巨著《黃帝內經》早已指出四季養生的方法,而這些方法也是遵循四季陰陽消長的規律進行的。
春————生
夏————長
長夏————化
秋————收
冬————藏
一、春季養生
春天是陽長陰消的開始,所以應該養陽。春天主生發,萬物生發,肝氣內應,養生之道在于以養肝為主,原則是:生而勿殺,以使志生。養神志以欣欣向榮。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意思是傷了肝氣,就會降低適應夏天的能力。
“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養好生,一年四季身體好。萬物復蘇,養生要趁早。春天來了,萬物復蘇,百花吐蕊,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我們就應該借助春天的生機,長養自己的生氣。五臟有了生氣,生命才能旺盛,人,才有活力。一年四季中,“春生、夏長、長夏化、秋收、冬藏”。所以春天尤其要會養生。
(一)什么叫養“生”?
養“生”,就是養生機,也就是長養人體生命的活力。春天正是長養人體生命活力的最佳時機。
(二)春天,怎樣養“生”?
1、多到戶外,長養生機
踏青去。春暖花開,陽光燦爛,大地一片生機。經過了一個嚴冬的蟄藏,人們就應該多到公園,多到郊外,到高山、海邊、河畔、曠野……去踏青、去春游、去放風箏、去呼吸新鮮空氣。我們一起做運動。可以選擇騎車、快走、跑步、爬山、打球……這樣既鍛煉了身體,又陶冶了心情。更重要的是可以借助春天大自然的生機,長養人體的生氣,激發人體生命活力,幫助人們走出嚴冬,融入到春天生機勃勃的狀態中去。
2、擺脫春困,充滿生氣。
人體由冬寒進入春溫,由“冬藏”轉入“春生”,這樣氣血運行偏于外,可能導致心腦相對缺血,所以使人發困。
多平臥,免春困。因為平臥時,血就會充分流到肝內(“臥則血歸于肝”),肝的氣血充足、氣血條達,心腦供血充足,春困便可解決。中醫認為肝管理人體氣血的分配,所以養好肝就可以耐受疲勞,春天就不會發困。
春茶提神。春茶是讓人有生氣的好飲料。
此外,人參燉雞或黃芪燉肉,可以益氣養肝,幫助我們走出春困低谷。
3、心情愉快,朝氣蓬勃
拒絕抑郁,遠離沉悶。冬天天氣嚴寒、氣候陰冷,人的心情容易沉悶、壓抑;到了春天,天空晴朗,陽光明媚,就應該拒絕抑郁,遠離沉悶,使心情愉快起來。
朝氣蓬勃。多和人說笑,多去賞花以悅目,心情就會愉快,才會有朝氣,有朝氣才有生氣,五臟才有活力。
春天重在養陽。切莫錯過春天養陽這一大好時機。
生命的火種——陽氣。人體的陽氣就像天上的太陽一樣,天上沒有太陽,地上就沒有生命;人若沒有陽氣,生命就會停止。
春天重在養肝
(一)為什么春天重在養肝?
人與大自然是相應的,是一個整體。在一年四季中,春應于肝、夏應于心,長夏應于脾,秋應于肺,冬應于腎,所以春天重在養肝。
(二)春天養肝是養肝的“生氣”
?1、為何要養肝的“生氣”?
養肝的“生氣”,目的在于生血氣,因為生血氣是肝的主要作用(《黃帝內經》:“肝者,罷極之本……,以生血氣”)。養肝的生氣目的在于振奮肝的生機。
2、怎樣養肝的生氣?
——舒暢心情。舒暢心情,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以美好的春天振奮自己的心情。
——生發之食,春天多吃。吃春天有生發之性、可以助生機的食物,如春韭、豆芽、春筍、野菜、香椿、薺菜等。
——溫陽滋補,以助肝氣。多吃溫陽滋補的食物助肝的生氣,如雞、鹿肉、羊肉、狗肉。
(三)春天要注意溫肝陽、益肝氣
人體五臟都含陰精和陽氣。肝陽虛的人,春天調養效果最好。肝陽虛有什么特點?就是易疲勞、乏力、生機不振,精神萎靡,情緒低落,怕冷。那么,如何溫肝陽?避寒就溫,多曬太陽。多喝雞湯。因為五禽中,雞應于肝,雞湯滋養肝血、肝氣最好。所以傳統的婦女坐月子、月經后要喝雞湯,原因就在于此。春天更不應錯過喝雞湯補肝血肝陽的大好時機。
(四)春天要會養肝陰、滋肝血。
多吃枸杞泡茶、當歸燉肉,以滋養肝陰。少熬夜,少勞累以保肝陰。
(五)春天養肝貴在舒肝氣。
春天,應借大地復蘇,萬物生發之機,舒暢心情;心情舒暢了,氣血方能調達;氣血調達,五臟才能安和。所以春天養肝貴在舒肝順氣,避免抑郁,抑郁易導致肝郁,就不利于肝的保養。總之,春天養肝的目的在于協調肝的陰陽平衡。陰陽平衡,健康一生。
(五)春季養生食療
春季萬物蔭生,正是調養身體五臟的大好時機。按照中醫“四季側重”的養生原則,春季補五臟應以養肝為先。俗語說:藥補不如食補,養肝也是如此。現介紹春季養肝的幾種方法。
1、以臟補臟,雞為先。
雞肝味甘而溫,補血養肝,為食補養肝之佳品,較其它動物肝臟補肝的作用更強,且可溫胃。
具體用法是:取新鮮雞肝3只,大米100克,同煮為粥服食。可治中老年人肝血不足,飲食不佳,眼睛干澀或流淚。
此外,老年人肢體麻木者,也可用雞肝5只,天麻20克,兩味同蒸服,每日一次,服用半月,便可見效。
2、以味補肝,首選食醋。
醋味酸而入肝,具有平肝散瘀,解毒抑菌等作用。肝陽偏亢的高血壓老年患者,每日可食醋40毫升,加溫水沖淡后飲服:也可用食醋泡雞蛋或醋泡黃豆,食蛋或豆,療效頗佳。平素因氣悶而肝痛者,可用食醋40毫升,柴胡粉10克沖服,能迅速止痛。
3、補肝血、食鴨血。
鴨血性平,營養豐富,肝主藏血,以血補血是中醫常用的治療方法。取鴨血100克,鯽魚100克,白米100克同煮粥服食,可養肝血,輔治貧血,同時這也是肝癌患者的保肝佳肴之一。
4、舒肝養血,菠菜為佳蔬。
菠菜為春天的應時蔬菜,具有滋陰滋燥,舒肝養血等作用,對肝氣不舒并發胃病的輔助治療常有良效。
二、夏天如何養生?
夏天是陽長陰消的極期,夏天主長,萬物茂盛,心氣內應,養生應以養心為主。
要使氣得泄(當汗出就汗出),因為夏天屬陽,陽主外,所以汗多。
逆之則傷心,秋天就會得痰癥(呼吸方面的病),那么就會降低了適應秋天的能力,所謂奉收者少。
正如《黃帝內經》所說:夏三月要夜臥早起,無厭于日(不要怕陽光),使志無怒(心情要愉快),使氣得泄(不要閉汗),若所愛在外(多到戶外活動)。
秋天如何養生?
秋天是陰長陽消的時候,所以要養陰為主。秋天主收,萬物收斂,肺氣內應,養生應以養肺為主。收斂神氣,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完谷不化的腹瀉),奉藏者少(降低了適應冬天的能力)。
所以《黃帝內經》說:秋三月,要早臥早起,與雞俱興(與雞一起作息),使志安寧,收斂神氣。
冬天如何養生?
冬天,大地收藏,萬物皆伏,腎氣內應而主藏,養生應以養腎為主,逆之則傷腎,春天會生痿病。奉生者少(降低了適應春天的能力)。
所以《黃帝內經》說:冬三月,萬物閉藏,水冰地凍,無擾乎陽(不要耗散陽氣),要讓神氣內守,要避寒就溫,少出汗。必待日光(多曬太陽)。
養生箴言
1、以默養氣,以瞑養血,以睡養精,以靜養神。
2、名過傷肺,色過傷腎,財過傷肝,食過傷脾,睡過傷心。
3、肺病者宜逃名,腎病者宜戒色,肝病者宜散財,脾病者宜節食,心病者宜減睡。
4、減食以助藥,增睡以節耗。舒以養體,緩以卻勞。
5、無病時以勞動養陽,有病時以安靜養陽。動能生陽,亦能散陽。靜能傷陽,亦能斂陽。
6、病有百藥不痊者,當靜室問心,知因達果,可以無惑。治法宜在懺悔中求之,體力不足,輔以心力,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經云:致心一處,無事不辦。治病亦如是。
7、子曰:血氣未定,戒之在色。言少年人也。少男在卦為艮,陽氣在外,陰體未成,最忌陰氣感召。是以遇少女則為損,遇長女則為蠱,遇老女則為剝,皆陽損陰傷之象也。當以師友之道導之,使進于學,則遇中男為(開)蒙,遇長男為頤(養),遇老男為大畜(存),皆陽生陰長之象也。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此之謂歟?
8、肺病者宜逃名,名人每多言,言多則損肺氣;腎病者宜戒色,色鬼每虧精,精虧則損腎氣;肝病者宜散財,財主每使氣,氣盛則損肝氣。脾病者宜節食,食客每多納,納多則損脾氣。心病者宜減睡,睡蟲每多眠,眠多則損心氣。?
生活細節巧養生
以坐養神
適當地靜坐休息,能使人心平氣和、精神愉快、煩悶消除等。坐姿可端坐、靠坐、盤坐等,但每次坐的時間不宜過長。入座時,動作要輕、平穩,入座后姿勢要端正、自然,上身正直,自然放松,下肢自然屈曲,不要含胸弓背。
以立養骨
適當地站立,可使骨骼肌產生縮張運動,激發身體的新陳代謝,疏通經絡,還能使氣血下行,
血壓降低,有利于大腦的休息。站立時,身體應自然、平穩、端正,兩上肢自然下垂,挺胸收腹,上身不要傾斜,兩下肢受力均勻,不宜固定某一側。
以臥養氣
?臥姿一般以向右側臥,雙腿微彎最合理。這種雙腿微屈,脊椎向前彎的姿勢,可使全身自然放松,心臟不受壓,有利心臟排血,對食物的消化、體內營養物質的代謝和吸收大有益處。
以行養筋
不拘形式的步行,可使全身關節筋骨得到適度的鍛煉,對身體的新陳代謝都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并能提高機體的抗病作用。?
養生
-飲食方式
營養組合+巧選脂肪+三餐定量+涼吃有益+細嚼慢咽+多吃多動+少食多餐+攝足微量營養素=
健康+健美
肥胖是人體健康的大敵。為保持身材的苗條、健美而過度節食,又能引起一系列不良的后果。
在當今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中有著良好的身體素質是非常重要的。
營養組合:
埃及著名學者努福爾經過長期研究指出,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與脂肪對健康同等重
要,缺一不可,關鍵在于巧妙組合,即將富含油脂的食物與豆類蔬菜組合,盡量避免和米、面、土
豆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同吃。這樣既能增加養分攝入,又有利于減肥。
巧選脂肪:
完全不吃脂肪既不可能、又損害健康,興利除弊的辦法是巧妙選擇。據營養學家分
析,脂肪分三類:第一類可大量增加人體脂膽固醇含量,如各種畜肉及其制品,奶油與乳酪中的脂肪;第二類對人體膽固醇含量影響甚微,如雞肉、蛋類和甲殼類動物脂肪;第三類是能夠降低膽固醇的脂肪,如橄欖油、玉米油和大豆油等。
三餐定量:
合理掌握三餐的進食量是保持健美的又一關鍵。不能因個人的喜好,而導致每天的
進食量相差懸殊。據測算,青年男女一天的進食量大致如下:糧食
500克,蛋1個,瘦肉100克,魚150克,豆類200克,蔬菜500克,牛奶200克,植物油
25克。
涼吃有益:
熱食可增加人體熱能,吃冷食要先經過熱化才進入消化過程,因而能消耗掉一部分
熱量。就是說,冷吃耗能,特別身體較胖者在炎熱的夏季更應多采取涼食。但應注意涼食不能過冷,過冷的食物刺激胃腸。
細嚼慢咽:
咀嚼能夠消耗一定的熱能,吃同樣的食物,細嚼慢咽比狼吞虎咽更有利于保持體重
適中。據日本瑪麗娜醫科大學營養學教研室中村丁次觀察,肥胖男子用8至10分鐘吃完食物,瘦人需咀嚼13至16分鐘;對同一種食物,肥胖者只咀嚼7.7至8.1次,瘦人卻要咀嚼8.9至9.4次。限制胖人進食速度19周后,男子減重可達4000克,女子減重達4500克。?
多吃多動:
雖然暴飲暴食不利于體重穩定,但有不少人難以避免,怎么辦呢?合理的辦法是犧牲下一餐,以抵消上一餐攝入的過多熱量。為了不影響健康,以犧牲晚餐為妥。一來偶爾餓一頓對人體無礙,二來晚上入睡后消耗的熱量很有限。而最根本的辦法是多運動,研究表明,胖人與瘦人在夜間消耗的熱量大致相等。關鍵是在白天,胖子活動少,身體內部活動趨于緩慢,以熱能積存轉化為脂肪。
少食多餐:
將同樣多的食物分成五次以上吃,比起一日三餐,養分攝取不受損失,但體內產生熱量要少得多。有關調查資料顯示,每天進餐少于三次者,57.2%患有肥胖病,51.3%膽固醇增高;進餐五次以上者,肥胖的發生率為28.8%,膽固醇偏高者僅為17.9%。原因在于,每餐進食量減少,可降低血中胰島素水平,從而增加脂肪酸燃燒。
攝足微量營養素:
近年來,科學家發現肥胖與某些微量營養缺乏有關,如維生素B1、B6與尼克酸等,它是脂肪分解的“催化劑”。鈣、鐵、鋅等礦物元素也是體內能量轉化的必需物質。這些微量營養素主要分布于粗糧、野菜、綠色蔬菜及干果之中,故三餐宜多樣化,堅持葷素搭配、粗細相
間的搭配原則,餐外也可以吃一些富含微量元素瓜果、干果。
上一篇:四季養生大全(春夏秋冬必備)
下一篇:一日與四季養生注意哪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