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鱘:體長平均約40厘米,最長達130厘米,體重最高達600千克。體呈紡錘形,頭尖吻長,口前有4條吻須,口位在腹面,有伸縮性,并能伸成筒狀,體被覆五行大而硬的骨鱗,背面一行,體側和腹側各兩行。鱘是一億五千萬年前中生代留下的稀有古代魚類,它介于軟骨與硬骨之間,骨骼的骨化程度普遍地減退,中軸為未骨化的彈性脊索,無椎體,隨顱的軟骨殼大部分不骨化。尾鰭為歪尾型,偶鰭具寬闊基部,背鰭與臀鰭相對。腹鰭位于背鰭前方,鰭及尾鰭的基部具棘狀鱗,腸內具螺旋瓣,肛門和泄殖孔位于腹鰭基部附近,輸卵管的開口與卵巢遠離。
夏秋兩季,生活在長江口外淺海域的中華鱘回游到長江,歷經3000多公里的溯流博擊,才回到金沙江一帶產卵繁殖。產后待幼魚長大到15厘米左右,又攜帶它們旅居外海。它們就這樣世世代代在江河上游出生,在大海里生長。
中華鱘生命周期較長,最長壽命可達40齡。是中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也是活化石,有“水中大熊貓”之稱。具有很高的科研、藥用和觀賞價值。分布于中國、日本、韓國、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和朝鮮。
營養價值
中華鱘的蛋白質含量高:中華鱘的蛋白質含量比飛禽走獸豐富得多,其肉、魚卵含蛋白質分別高達18.1%和26.2%。當體內蛋白質供應不足時,兒童可引起生長發育遲緩,成人體重減輕、肌肉萎縮、容易疲勞、貧血,創傷不易愈合,對傳染病抵抗力下降,病后和產后體能恢復緩慢等等。每克蛋白質在體內可產生熱量四千卡,而中華鱘的蛋白質含量是任何動物所不可比擬的。
中華鱘富含人體必需的八種氨基酸:中華鱘富含人體必需的八種氨基酸:賴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蛋氨酸、蘇氨酸、色氨酸及苯柄氨酸和纈氨酸,而人體只要缺少了這八種氨基酸之一,就會造成代謝紊亂。
中華鱘富含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及腦黃金:食用動物大多含飽和脂肪酸,當人們食用過多的飽和脂肪酸后,會血脂升高,使動脈粥樣化。而中華鱘脂肪含有12.5%的DHA(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和EPA(亦稱腦黃金)。食用中華鱘不僅不會在人的血液里積下膽固醇,而且會加強大腦發育,提高大腦功效。
食用功效
1、長期食用鱘肉,對久治不愈的腰痛、胃病和脫發等、均具有顯著療效。
2、鱘的軟骨有抗癌作用。
3、鱘的鰓有清熱解毒的特效。
4、鱘肝主治瘡疥。
5、鱘油治療燙傷有特效。
6、鱘鼻補虛下氣。
7、對白帶、惡性腫瘤、腎虛、陽痿、遺精、滑精、咯血、吐血、腸出血及神經衰弱等均有顯著療效。
8、鱘魚子具有美容、健身的作用,能驅殺人體寄生蟲。
適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禁忌人群
皮膚過敏者忌食。
中華鱘:體長平均約40厘米,最長達130厘米,體重最高達600千克。體呈紡錘形,頭尖吻長,口前有4條吻須,口位在腹面,有伸縮性,并能伸成筒狀,體被覆五行大而硬的骨鱗,背面一行,體側和腹側各兩行。鱘是一億五千萬年前中生代留下的稀有古代魚類,它介于軟骨與硬骨之間,骨骼的骨化程度普遍地減退,中軸為未骨化的彈性脊索,無椎體,隨顱的軟骨殼大部分不骨化。尾鰭為歪尾型,偶鰭具寬闊基部,背鰭與臀鰭相對。腹鰭位于背鰭前方,鰭及尾鰭的基部具棘狀鱗,腸內具螺旋瓣,肛門和泄殖孔位于腹鰭基部附近,輸卵管的開口與卵巢遠離。 夏秋兩季,生活在長江口外淺海域的中華鱘回游到長江,歷經3000多公里的溯流博擊,才回到金沙江一帶產卵繁殖。產后待幼魚長大到15厘米左右,又攜帶它們旅居外海。它們就這樣世世代代在江河上游出生,在大海里生長。 中華鱘生命周期較長,最長壽命可達40齡。是中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也是活化石,有“水中大熊貓”之稱。具有很高的科研、藥用和觀賞價值。分布于中國、日本、韓國、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和朝鮮。
399 閱讀 21-09-03
510 閱讀 21-09-03
447 閱讀 21-09-03
1302 閱讀 21-09-03
584 閱讀 21-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