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牛肝菌,學名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主要別名有大腳菇、白牛頭、黃喬巴、炒菌,也稱大腿蘑、網紋牛肝菌,屬于真菌類。美味牛肝菌的子實體為肉質,傘蓋褐色,直徑最大可達25厘米,1千克重,菌蓋厚,下面有許多小孔,類似牛肝,可生食,也可制成干制品。白牛肝生長于云南松、高山松、麻櫟、金皮櫟、青風櫟等針葉林和混交林地帶,單生至群生。常與櫟和松樹的根形成菌根。產于6~10月,溫暖地區稍出得早些,溫涼、高寒地區出得晚一些。
營養價值
1. 牛肝菌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鈣、磷、鐵等礦物質;
2. 牛肝菌是珍稀菌類,香味獨特、營養豐富,有防病治病、強身健體的功能,特別對糖尿病有很好的療效;
3. 此外,其水提物對小白鼠肉瘤S-180的生長有阻抑作用,對肉瘤S-180的抑制率為100%,對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為90%,同時還有抗流感病毒、防治感冒的作用,是我國遠銷歐美的著名食用菌。
食用功效
1、增強免疫力:牛肝菌是珍稀菌類,香味獨特、營養豐富,有防病治病、強身健體的功能。
2、抗菌抗癌:可抗流感病毒、防治感冒的作用。
3、強筋:牛肝菌具有祛風散寒、舒筋活絡的功效。
4、補血益氣:中醫認為對貧血、體虛、頭暈、耳鳴有功效。
適用人群
職業人群、健康體質平和質、氣虛體質、陰虛體質。
禁忌人群
據古人的經驗,菇為發物、故過敏的人要忌食、便泄者慎食。
選購技巧
1、品種:根據產地介紹購買想要口感的牛肝菌。
2、顏色:各個品種顏色不同,選擇本品種顏色,有光澤,沒有斑痕暗色。
3、體型:挑選個大,手感緊實,菌褶整齊乳白色或淡米色的,菌褶破損或顏色發黃說明已不新鮮。
4、成熟度:菌蓋未開傘,否則營養大大降低。
5、選無蟲孔、機械傷、雜質、異味的牛肝菌。
白牛肝菌,學名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主要別名有大腳菇、白牛頭、黃喬巴、炒菌,也稱大腿蘑、網紋牛肝菌,屬于真菌類。美味牛肝菌的子實體為肉質,傘蓋褐色,直徑最大可達25厘米,1千克重,菌蓋厚,下面有許多小孔,類似牛肝,可生食,也可制成干制品。白牛肝生長于云南松、高山松、麻櫟、金皮櫟、青風櫟等針葉林和混交林地帶,單生至群生。常與櫟和松樹的根形成菌根。產于6~10月,溫暖地區稍出得早些,溫涼、高寒地區出得晚一些。
看生長地帶:可食用的無毒蘑菇多生長在清潔的草地或松樹、櫟樹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長在陰暗、潮濕的骯臟地帶。
看形狀:毒蘑菇一般比較黏滑,菌蓋上常沾些雜物或生長一些像補丁狀的斑塊。菌柄上常有菌環(像穿了超短裙一樣)。無毒蘑菇很少有菌環。
觀顏色:毒蘑菇多呈金黃、粉紅、白、黑、綠。無毒蘑菇多為咖啡、淡紫或灰紅色。
聞氣味:毒蘑菇有土豆或蘿卜味。無毒蘑菇為杏仁或水果味。
看分泌物:將采摘的新鮮野蘑菇撕斷菌桿,無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個別為白色,菌面撕斷不變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濃,呈紅褐色,撕斷后在空氣中易變色。
化學鑒別。取采集或買回的可疑蘑菇,將其汁液取出,用紙浸濕后立即在上面加一滴稀鹽酸或白醋,若紙變成紅色或藍色的則有毒。
在采摘野蘑菇時,可用蔥在蘑菇蓋上擦一下,如果蔥變成青褐色,證明有毒,反之不變色則無毒。
另外,如果沒有把握確定蘑菇是無毒的,千萬不要食用,如果不慎誤食了有毒蘑菇,應及時采取嘔吐、洗胃、導瀉等有效措施進行處理,并及時送醫院診治。
277 閱讀 21-07-06
352 閱讀 21-07-06
372 閱讀 21-07-06
439 閱讀 21-07-06
377 閱讀 21-07-06
418 閱讀 21-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