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為什么要吃青團 青團的由來

清明為什么要吃青團
清明為什么要吃青團?主要是為了奠先人,祭祀之用。每年的陽歷4月5日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清明節,清明節的流行風俗之一就是吃青團。這種風俗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周朝。據《周禮》記載,當時有“仲春以木鐸循火禁于國中”的法規,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間,即渭明前一、二日,還特定為“寒日節”。 清明前后,正是采摘清明草的最好季節。人們在這個時候,以吃清明果的方式來祭奠先人。 古代寒食節的傳統食品有糯米酪、麥酪、杏仁酪揚,這些食品都可事前制就,供寒日節充饑,不必舉火為炊。現在,青團有的是采用青艾,有的以雀麥草汁和糯米粉搗制再以豆沙為餡而成,流傳百余年,仍舊一只老面孔。人們用它掃墓祭祖,但更多的是應令嘗新,青團作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吃青團流行地區:浙江省、福建省小部分地區、江西、安徽部分地區。
青團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后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后開始制作團子。團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團坯制好后,將它們入籠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團子的表面,這便大功告成了。青團子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肥而不腴。青團子還是江南一帶人用來祭祀祖先必備食品,正因為如此,青團子在江南一帶的民間食俗中顯得格外重要。
青團的由來
由來一:
傳說有一年清明節,太平天國李秀成得力大將陳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農民上前幫忙,將陳太平化裝成農民模樣,與自己一起耕地。沒有抓到陳太平,清兵并未善罷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設崗,每一個出村人都要接受檢查,防止他們給陳太平帶吃的東西。
回家后,那位農民在思索帶什么東西給陳太平吃時,走出門,一腳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時只見手上、膝蓋上都染上了綠瑩瑩的顏色。他頓時計上心頭,連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凈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一只只米團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團子放在青草里,混過村口的哨兵。
陳太平吃了青團,覺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繞過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營。后來,李秀成下令太平軍都要學會做青團以御敵自保。吃青團的習俗就此流傳開。
由來二:
關于清明節吃青團的習俗,《中國民間文學集成浙江省臺州地區椒江市故事卷》里記載著這樣一個傳說。
從前有個年輕人,名叫金蘭。父親亡故,靠母親在家紡紗織布度日。金蘭從小驕橫懶惰,還要打罵母親。但朝廷命令,田地拋荒要被處死,所以他只好硬著頭皮去自家祖田干活。
金蘭在野地里無意中看到母羊給小羊喂奶的情景,幡然醒悟,決心要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母親提著竹籃來送飯時,他主動迎上前去。母親誤以為自己送飯遲了,又要遭兒子打罵,一時想不開,投進水塘自盡。金蘭立刻跳進水塘,但只摸到一塊木板。他將木板拿回家中供奉在堂前。據說牌位就是這樣來的。
為了紀念母親,他將母親放飯籃的地方長出的野草綿青采回來,做成苦餅。故事還說,這一天是小伙子清醒明理的日子,所以就把這一天叫做清明。并且每年清明日都帶著苦餅到水塘附近的路邊祭拜。后世稱之為上墳。
孕婦能吃青團嗎
孕婦可以適量吃一些青團,青團中含有艾草成分,艾草有調經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濕之效。另外,它對降血壓、降血脂、緩解心血管疾病均有較好的食療作用。
此外青團中的主要成分是糯米,糯米是一種溫和的滋補品,有補虛、補血、健脾暖胃、止汗等作用。適用于脾胃虛寒所致的反胃、食欲減少、泄瀉和氣虛引起的汗虛、氣短無力、妊娠腹墜脹等癥。而且糯米每百克中含有26毫克的鈣質,所以,多吃糯米可以很好的幫助孕婦補鈣,緩解孕婦骨質疏松的問題。
孕婦吃青團注意事項:
1、孕婦在吃青團時最好加熱后再食用,因為青團中的糯米冷卻后容易反生,極不利于消化,而且其中的營養結構也會被破壞。
2、青團吃起來比較難以消化,最好食用一些有助于消化的食品,如山楂等。因為這些食品可以減少腸胃道消化青團等糯米食品的消化負擔,有利于青團在體內的吸收。
3、濕熱痰火偏盛的孕婦,不宜食用青團,消化化不良的孕婦不可以食用青團和糯米食品。
孕晚期可以吃青團嗎
孕晚期盡量少吃一些青團,孕晚期孕婦往往容易出現水腫和妊娠高血壓綜合癥,這個時候如果食用青團這類碳水化合物和鈉的含量都比較高的食物,很容易加重病情。而且青團屬于糯米制品,吃多了不易消化。
健康小貼士:孕晚期的準媽媽們,尤其是最后1個月,要適當限制飽和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主要減少主食,以免胎兒過大,影響順利分娩。如果有饑餓感,可增加含纖維多的蔬菜和水果。
孕婦晚期飲食注意事項:
1、少食多餐
飲食要以量少、豐富、多樣為主,一般采取少吃多餐的方式進餐,要適當控制進食的數量,特別是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如果此時不加限制,過多地吃這類食品,會使胎兒生長過大,給分娩帶來一定困難。
2、飲食宜清淡
脂肪性食物里含膽固醇量較高,過多的膽固醇在血液里沉積,會使血液的黏稠度急劇升高,再加上妊娠毒素的作用,使血壓也升高,嚴重的還會出現高血壓腦病,如腦出血等。飲食的調味宜清淡些,少吃過咸的食物,每天飲食中的鹽量應控制在7克以下,不宜大量飲水。
3、多吃高營養低體積食物
孕婦應選體積小、營養價值高的食物,如動物性食品,避免吃體積大、營養價值低的食物,如土豆、紅薯,以減輕胃部的漲滿感。特別應攝入足量的鈣,孕婦在吃含鈣豐富食物的同時,應注意維生素的攝入。
4、注意營養均衡
孕婦要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質和必需脂肪酸,但尿蛋白高的孕婦應限制蛋白質、水分和食鹽的攝入,多吃植物性油。注意均衡營養,平常的飲食生活要節制食鹽的 攝取,熱量高的食物、甜食、米、面包等主食不要吃太多,要多吃含有優質蛋白質的蛋、牛奶、肉類以及大豆制品等,同時也要考慮食用含有其他營養成分的食物。
哺乳期可以吃青團嗎
哺乳期可以適量吃一些青團,青團的屬于糯米制品,糯米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索B2、煙酸及淀粉等,營養豐富,為溫補強壯食品,而且對脾胃虛寒,食欲不佳的哺乳期媽咪有一定緩解作用。
此外青團中還含有艾草,艾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它對好多病毒和細菌都有抑制和殺傷作用,對呼吸系統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另外,它對降血壓、降血脂、緩解心血管疾病均有較好的食療作用。
哺乳期吃青團注意事項:
1、青團屬于內熱的食物,哺乳媽媽在食用青團后,要注意觀察寶寶的情況,看寶寶是否會出現面紅耳赤,心悸心煩,口渴等情況,如果有,哺乳媽媽要馬上停止松青團。
2、孕婦在吃青團時最好加熱后再食用,一是因生冷食物會影響牙齒消化功能,損傷脾胃;二是且生冷之物易導致淤血滯留,不利于惡露排出;三是因為冷卻的糯米,更加難于消化。
青團可以吃冷的嗎
從傳統的習俗上來說,青團一般都是吃冷的,但從營養的角度上來說,青團最好熱著吃。因為青團中的主要成分是糯米,其吸水性和膨脹性小,難于消化。如果吃冷的話很容易飽滯不消化,這樣是不利于健康的。而且冷的青團,血糖上升速度非常高,很容易引起血糖升高。
青團的食用注意事項:
1、最好與竹筍或馬蘭頭一起吃,這些食物在一起吃可以加快青團的消化和營養的吸收;
2、絕對不要和肥肉混吃,糯米這樣的難消化食品如果與油脂混雜在一起則會加重腸胃負擔,極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3、最好食用一些有助于消化的食品,如山楂等。因為這些食品可以減少腸胃道消化青團等糯米食品的消化負擔,有利于青團在體內的吸收。
4、老年人和小孩絕對不適宜吃青團。因為制作青團的主要材料——糯米是一種極難消化的食品。老年人和小孩的消化功能都不好,吃青團對他們來說,無疑是讓消化系統“雪上加霜”;
5、胰腺炎和胃炎患者嚴格禁止食用青團,因為青團中的糯米會導致這些炎癥的復發或病情惡化;
6、糖尿病人禁食青團,青團中含有大量的糖分,現在商家推出的新品青團所含糖分“與日俱增”,糖尿病人食用青團無疑會使病情惡化;
7、有膽囊炎、膽結石的患者不宜食用青團,可能會因為消化不良而加重病情。
青團的做法
做法一:
準備材料:糯米粉350g、粘米粉50g、豆沙餡600g、白糖30g、豬油10g、青汁適量、開水適量。
1、麥草去掉硬梗,草棍,清理干凈,洗凈后用開水燙一下撈出。
2、切碎后放入攪拌機,加入少許水,打成青汁。
3、糯米粉和粘米粉,白糖混合后加入少許開水,再一點點加入青汁和成面團。
4、和好的面團再加入豬油,和成滋潤的面團分成等份的小劑子。
5、取一個小劑子,稍按扁,放入豆沙餡,用右手的虎口慢慢慢向上收口,收口向下團成一個圓。
6、蒸鍋里放入粽子葉,刷少許油,放上包好的團子大火蒸10分鐘即可。
做法二:
準備材料:紅小豆90g、紅糖30g、糯米粉135g、糖25g、新鮮艾草嫩葉30g、水90g。
1、提前做好紅豆餡,豆沙或豆粒的都可以,依個人喜好。90g紅小豆泡一下或者不泡,放電飯鍋加3倍水慢慢煮,利用預熱再悶半小時一小時的。豆軟熟了即可,加入紅糖放入鍋中炒至水分蒸發的差不多,晾涼后分成8小團待用。
2、艾葉取嫩芽30G,洗凈,鍋中燒滾水下點鹽,放入艾葉燙一下撈出,過下涼水(這樣可以多保留點艾葉的綠)擠掉水分,加90G水用攪拌機打成泥待用。
3、把艾草泥與糯米粉和糖一起混合揉成光滑的面團(我用這個比例剛剛好,但是依濕度及面吸水程度不同請靈活掌握,干了加點水,濕了添點面)分成8等份,大約每個35G的劑子,團成團待用。
4、取一份放在兩手之間用手掌的力量一邊轉一邊壓扁,當然如果你想用搟面杖也成,中間放上一份豆餡,收嚴口,翻過來~整圓。
5、蒸鍋水燒開后蒸15分鐘即可,剛剛整好會沾手,稍晾涼后就不粘了。
相關推薦

254次閱讀 2021-08-23 01:47:39
熱門文章
你的養生服務專家
免費查詢知識
精選閱讀
-
十大容易流產的水果 孕婦不能吃的十大水果
孕婦是一個特殊群體,在懷孕期間,孕婦要注意的地方有很...
14018次閱讀
-
翅果菊的功效作用和藥用價值
翅果菊又稱之為山萵苣,苦窩筍(江西省),山馬草(廣東...
6449次閱讀
-
四季養生:春養肝,夏養腎,秋養肺,冬養心
循天時之變,一年四季,自然規律表現為春溫、夏熱、秋涼...
5975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