貍藻是具有可活動囊狀捕蟲結構的小型食蟲植物,能將小生物吸入囊中,并消化吸收。
小白兔貍藻因其可愛的花型而得名,小白兔貍藻是最受歡迎的陸生貍藻之一,因花型酷似一只可愛的小白兔而得名。該品種不適合陽光直射,若葉片發黃時,則說明光線過強,應作適當調整。適當提高植株相對濕度,有助植株健康成長并開出成片的小花,且花期不斷!而且已人工繁殖成功,培育成功的條件是“很容易復制”。
貍藻品種眾多,形態各異,一般都成片生長在濕地、池塘甚至是熱帶雨林長滿苔蘚的樹干上,多數有漫長的花期,會開出成片可愛的小花。小白兔貍藻是最受歡迎的陸生貍藻之一,因花型酷似一只可愛的小白兔而得名。其只要環境適宜就會開出成片的小花,且開花不斷!
巖生植物,附生于潮濕的巖石表面上,通常分布于海拔210米(689英尺)到1,200米(3,937英尺)之間。在1865年由丹尼爾·奧利弗描述和發表。
生存溫度:5-35℃
適宜溫度:20-30℃
栽培基質:泥炭、水苔、珍珠巖、沙等
環境濕度:>60%
南非特有種,分布自北夸祖魯-納塔爾省到特蘭斯凱之間。
播種繁殖
陸生種群播種時可直接撒于潔凈的基質表面,保持高濕度和明亮的光線,水生種群可直接將種子播于水面,溫度適宜約1-2個月發芽。
扦插繁殖
貍藻是很容易繁殖的食蟲植物,將過長的莖段切斷就能成為新的植株。一些溫帶種類在冬季低溫的刺激下會長出冬芽,等春季氣溫回暖的時候會長出新的植株。
種植要點
生存溫度:05-36 度C
適宜溫度:18-30 度C環境濕度:>60%
栽培管理
貍藻分布地區廣,對溫度的要求也有較大差別,多數可在10-32度的下存活。大多喜歡明亮的光線,也能耐半陰,非常潮濕的基質或者水中生長,但須避免強光暴曬。使用低礦物質濃度的水源(如雨水、純凈水等)。陸生種群生長季節適合采用高水位盆浸法種植,以保持基質高濕度,休眠或者冬季停長期取消盆浸,保持基質稍濕即可;附生種群需保持基質較高濕度和良好的透氣性,也可采用低水位盆浸法種植;水生種群應根據水質情況每月更換1-2次水,每次更換總水量的1/3左右。
栽培用土
陸生和附生種群可單獨使用水苔或者泥炭種植,也可在其中加入1/2的珍珠巖或者河沙;水生種群可使用盛水的容器在底部鋪上一層薄薄的酸性基質,可以使用泥炭(使用前須泡濕)、河沙、酸性顆粒土等,以利于水質的穩定,如有條件可使用專業水族箱并參考水草的種植方法。
澆水
需使用礦物質含量低的水(如雨水、空調水、純凈水..等,福州地區直接使用自來水即可);適合采用盆浸法種植,盆底供水.根系不耐鹽性物質,故植株不能施肥!宜栽種在有明亮散射光的地方,避免強光直射;如需施肥可按指示濃度的1/5以上噴施!夏天太熱不要被太陽直曬放窗臺散射光就可以了,冬天太冷要放回室內。
施肥
在生長季節,陸生和附生種群可使用通用復合肥等稀釋五千倍噴施葉面,每月1-2次。水生種群可在每月換水時減半加施水草液肥,可參考水草的種植方法;也可投喂少量水蚤,作為水生貍藻的活食。
397 閱讀 21-09-04
279 閱讀 21-09-04
304 閱讀 21-09-04
481 閱讀 21-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