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8次關(guān)注 21-09-02
桑樹為喬木或灌木,高度3-10米,最高可達(dá)15米,胸徑最大可達(dá)50厘米以上,樹皮厚,呈灰色,具不規(guī)則淺縱裂;葉卵形或廣卵形,長5-15厘米,基部圓形至淺心形,邊緣鋸齒粗鈍,有時葉為各種分裂,表面鮮綠色,無毛,背面沿脈有疏毛,脈腋有簇毛;花單性,腋生或生于芽鱗腋內(nèi),與葉同時生出;聚花果卵狀橢圓形,長1-2.5厘米,成熟時紅色或暗紫色。花期4-5月,果期5-8月。
桑樹喜溫暖濕潤氣候,稍耐蔭。氣溫12℃以上開始萌芽,生長適宜溫度25-30℃,超過40℃則受到抑制,降到12℃以下則停 止生長。耐旱,不耐澇,耐瘠薄。對土壤的適應(yīng)性強(qiáng)。原產(chǎn)中國中部和北部,現(xiàn)由東北至西南各省區(qū),西北直至新疆均有栽培。朝鮮、 日本、蒙古、中亞各國、俄羅斯、歐洲等地以及印度、越南亦均有栽培。
魯桑(Morus alba L. var.multicaulis(Perrott.) Loud.),該種與桑的區(qū)別在于葉大而厚,葉長可達(dá)30厘米,表面泡狀皺縮;聚花果圓筒狀,長1.5-2厘米,成熟時白綠色或紫黑色。因葉大,肉厚多汁,為家蠶的良好飼料。中國江蘇、浙江、四川及陜西等地均有栽培。
種子采收紫色成熟桑椹,搓去果肉,洗凈種子,隨即播種或濕砂貯藏。春播、夏播、秋播均可。夏播、秋播可用當(dāng)年新種子。播前用50℃溫水浸種,待自然冷卻后,再浸泡12小時,放濕砂中貯藏催芽,經(jīng)常保持濕潤,待種皮破裂露白時即可播種,按行株距20-30厘米開溝,溝深1厘米,每1小時米2用種量7.5-15千克。覆土。約經(jīng)10天出苗。苗高3-4厘米間苗,去弱留強(qiáng),并補(bǔ)苗。春、秋季按株距10-15厘米定苗。嫁接袋接法,于嫁接前20d剪接穗,濕沙貯藏,使砧木剪口處的皮層和木質(zhì)部分離成袋狀,然后插入接穗,以插緊為止。芽接,春、夏季用T形芽接或管狀芽接(套接)。壓條早春將母株橫伏固定于地面,埋入溝中,露出頂端,培土壓實,待生根后與母體分離。春或秋季進(jìn)行定植。按行、株距2米×0.4米開穴,穴徑0.5-0.7米,穴底施入腐熟廄肥,上鋪薄土一層,栽入,填表土后,將植株向上提一提,使根部舒展,再填心土,壓實,澆水。
中國古代人民有在房前屋后栽種桑樹和梓樹的傳統(tǒng),因此常把“桑梓”代表故土、家鄉(xiāng)。
449 閱讀 21-09-02
310 閱讀 21-09-02
267 閱讀 21-09-02
463 閱讀 21-09-02
316 閱讀 21-09-02
252 閱讀 2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