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馬蹄蓮(學名:Zantedeschia hybrida Spr.)天南星科,馬蹄蓮屬中除白花馬蹄蓮外其它種及雜交品種的統(tǒng)稱。球根花卉。肉質(zhì)塊莖肥大。葉基生,葉片亮綠色,全緣。肉穗花序鮮黃色,直立于佛焰中央,佛焰苞似馬蹄狀,有白色、黃色、粉紅色、紅色、紫色等,品種很多。盛花期3-4月。節(jié)處生根,根系發(fā)達粗壯。葉莖生,葉片圓形或戟形,按段尖銳有光澤,全緣,多數(shù)品種葉片有半透明斑點。
彩色馬蹄蓮原產(chǎn)非洲中南部,彩色馬蹄蓮在歐美各國及日本等地廣受歡迎。自20 世紀80 年代進入中國市場,因其奇特的花型和豐富的色彩,常用于制作花束、花籃、花環(huán)和瓶插,矮生和小花型品種盆栽用于擺放臺階、窗臺、陽臺、鏡前,配植庭園,叢植于水池或堆石旁。
莖
彩色馬蹄蓮為球根花卉。肉質(zhì)塊莖肥大。
葉
彩色馬蹄蓮的葉基生,葉片亮綠色,全緣。肉穗花序鮮黃色,直立于佛焰中央,多數(shù)品種葉片有半透明斑點。
花
彩色馬蹄蓮的花序具有大型的佛焰苞漏斗狀,似馬蹄 先端尖反卷。佛焰苞依品種不同,顏色異、有白、粉、黃、紫、紅、橙、綠等色彩。在佛焰苞的中央有無數(shù)的小花構(gòu)成肉穗花序綠白色、白色、黃綠色或硫黃色、稀玫瑰紅色,有時內(nèi)面基部紫紅色;部宿存,短或長,喉部張開;檐部廣展,先端后仰,驟尖。花單性,無花被。雄花:雄蕊2-3個,花藥楔狀四棱形,壓扁,無柄,藥隔粗厚,先端平截,藥室長圓形,外向下延幾達基部,頂孔開裂,花粉粉末狀。雌花:心皮1-5,雌蕊周圍大都無假雄蕊,稀有假雄蕊3枚;假雄蕊匙形,先端增厚、圍繞雌蕊;子房短卵圓形,漸狹縮為花柱或無花柱,1-5室;每室胚珠4,2列,倒生,珠柄短,著生于棱狀胎座上;柱頭半頭狀,盤狀。
果
彩色馬蹄蓮的漿果倒卵圓形或近球形,1-5室,每室種子l-2。種子卵圓形,倒生,珠柄短,種臍稍凸起為小的種阜,種皮縱長具稍隆起的條紋,內(nèi)種皮薄,光滑。胚具軸,藏于胚乳中。
彩色馬蹄蓮的花期3-4月。
彩色馬蹄蓮喜溫暖、潮濕、光線充足。要求疏松、排水良好、肥沃或略帶黏性的土壤。在華北,一般夏季休眠,休眠期不澆水,置于干燥、有柔和光線處。越冬溫度10℃以上。以分球繁殖為主,其次播種。
彩色馬蹄蓮既怕寒冷,又畏炎熱和高溫,高溫季節(jié)地上部分枯萎,地下部分根莖進入休眠,馬蹄蓮多數(shù)冬季低溫期休眠。若溫度適宜,馬蹄蓮可周年開花,但以休眠后再種植的種球開花繁茂。北方溫室栽培花期在11月至翌年5月。切花耐水養(yǎng),觀賞期冬天15-20天,夏季7-10天。
土壤
深翻
栽培床準備分4個步驟,即深翻土地,消毒,做床和施基肥。首先將土壤深翻20-30cm。
消毒
將深翻后的土壤在烈日下暴曬幾日,或可用蒸汽、氯化苦、溴甲烷、五氯硝基苯等消毒。栽培床一般采為高床,床寬80cm,步道40cm,或者床寬40cm,步道40cm。高出地面10cm,高出步道20cm左右。基肥用量一般為每667m2溫室施膨化雞糞400Kg,磷酸二桉50Kg;或消毒過的腐熟農(nóng)家肥2000-3000Kg,磷酸二銨50Kg。
移栽
種植時間
一般品種在8月末種植,11月份至5月份為產(chǎn)花期。馬蹄蓮也可在3月份種植,6月至8月為產(chǎn)花期。如溫室條件較好,可春秋種植,四季產(chǎn)花。但四季產(chǎn)花的也要讓植株在冬季或盛夏有個挺葉休眠期,以便植株得到營養(yǎng)補充和休整,保證較高的產(chǎn)花量。
種植密度
以4cm一個芽眼的種球為例,寬80cm的床可種植4行,行距20cm,株距12-20cm;寬40cm的床種植2行,株距10cm。前者每m2種植約25-40株;后者每m2種植約50株。每667m2溫室約種1.7萬-1.7萬株。如果是多芽的種球或大于4cm的種球,要適當疏植。不能種植過密,否則通風透光不良,易生病蟲,產(chǎn)花量也下降。
栽培深度
冬季覆土約5cm,夏季覆土深度要在8cm左右。
激素處理
種球種植前如用赤霉素GA3,GA4,GA7或細胞分裂素Ba處理,則有利于花芽分化,促產(chǎn)量,同時也能使種球發(fā)育的更好。赤霉素和細胞分裂素的濃度為500-100mg/L,浸種球10-30min,撈出陰干。
水分
馬蹄蓮喜濕,在旺盛生長季節(jié),要經(jīng)常澆水,使土壤經(jīng)常濕潤。生長環(huán)境中的空氣濕度也要高,因此,四周地面也要經(jīng)常噴水。但若用噴灌,則噴濕葉面即可,以防水分在葉鞘中積存,引起腐爛。盛花期過后,要減少水分,以促進其休眠。
營養(yǎng)
生長初期,追肥量要少,如土壤肥沃,可不追肥,但進入花期,要追肥,可將無機化肥和有機肥交替施入。無機化肥采用氮、磷、鉀1:1:1的比例混合,配成0.5%-1%的水溶液,隨水澆灌,每15d一次,每667m2溫室一次追入10-15Kg,澆灌后馬上用清水沖洗葉面和葉基部,以免肥水流入葉鞘引起“燒苗”。有機肥可用腐熟豬糞、雞糞等,每株下面距根頸5cm處挖坑施入,每株50g左右,整個生長季可追施有機肥2-3次。盛花期過后停止追肥,促進休眠。
溫度
四季如春的溫度(12-25℃)可使馬蹄蓮周年開花,在北方冬季生產(chǎn)需加溫,南方夏季生產(chǎn)需降溫。
光照
夏季陽光過于強烈時,要適當遮陽,一般可采用遮陽率30%-50%的遮陽網(wǎng);秋冬季需要較充足的陽光,不必遮光。北方冬季栽培,如能額外補光,生長開花更佳,下午放下草簾后連續(xù)光照3-5h效果好。
剝老葉
在生長開花旺盛期,如葉片過于繁茂擁擠透,要及時剝?nèi)ネ獠恳殉檫^花莖的老葉片,從基部剪除,目的是避免葉片過多影響光和通風,促進花莖生長,提高產(chǎn)量。如老葉不多,但新葉過于旺盛,內(nèi)部通風差,花莖少,還可以進行拉葉處理,將葉片輕輕壓向四周,使株叢開展,這樣再結(jié)合合理的水肥措施,可提高產(chǎn)花量。
通風
整個溫室必須有良好的通風措施,如日光溫室春秋季可采用前底腳或后窗通風,冬季可采用溫室頂部通風,而夏季則需要更強的對流通風措施,否則病害嚴重,開花不良。
分株繁殖
主花期過后或休眠期過后,將叢生的健壯母株的塊莖挖出,根據(jù)原塊莖大小及芽點多少,把一叢切分成2-3叢(每叢要帶2-3個芽點),另行栽種,正常管理,3個月即可開花。
子球繁殖
把休眠期塊莖挖出,正常分株后,還可切下一些較小的塊莖。這些小塊莖要露地栽培1-2年才能做開花球。秋季封凍前,整地做床,用普通園土栽培子球,子球生長慢,如改用培養(yǎng)基質(zhì),則大部分子球當年即可形成開花球。培養(yǎng)基質(zhì)用珍珠巖(或粗沙)、腐殖土和泥炭各1份。此外,種植子球時,每100m2培養(yǎng)床要施入磷酸二銨10Kg,硫酸亞鐵1Kg。高床或低床均可。早春,土壤解凍后,盡早栽培種球。1cm以上子球栽植密度為10cm×10cm,深度為5cm,小于1cm子球可撒播,密度在5cm×5cm左右即可,覆土深度2-3cm。栽培后要及時灌水,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植株進入旺盛生長期時要追施化肥,每10-15d一次,應按氮、磷、鉀1:1:1的完全肥料配成0.5%的水溶液。子球亦有高溫休眠習性,休眠期要減少甚至停止水肥供應。也可采用遮光率為30%-50%的遮陽網(wǎng)降溫,或用松針和闊葉樹落葉等覆蓋物降低土溫,保證較長的生長季,有利于子球長大。生長期如有花莖出現(xiàn),應及早除掉,使養(yǎng)分集中,供塊莖生長。至秋季或盛夏高熱季,地上部分干枯時,起球分級貯藏。
組培繁殖
馬蹄蓮組培繁殖應用的外植體為嫩葉及帶芽點塊莖。培養(yǎng)條件:光照度1000-1500lx,光照時間為12-16h,溫度15-25℃。誘導培養(yǎng)基:MS+BA1mg/L+NAA0.1mg/L繼代培養(yǎng)基:MS+BA5-10mg/L+NAA0.2-0.5mg/L生根培養(yǎng)基:1/2MS+IBA1-2mg/L當組培苗根系長到1-2cm時,打開瓶口煉苗2-3d后上盆,基質(zhì)用充分消毒過的珍珠巖和草炭土1:1混合物。然后將盆放在塑料棚下保濕(相對濕度90%-100%)、保溫(溫度20℃左右)7d后去覆蓋物,正常養(yǎng)護,1年左右,小苗可開花。
播種繁殖
馬蹄蓮可播種繁殖,但因自然結(jié)實率較低,種子不易采到,如播種繁殖,可選留健壯母株,人工輔助授粉,種子成熟后即可采收。采后即播,發(fā)芽適溫20℃左右,4周左右幼芽出土,2-3片真葉時移植。在優(yōu)良的栽培管理條件下,二年能養(yǎng)成開花球。
彩色馬蹄蓮常見病害主要有細菌病害、真菌病害和蟲害。
細菌病害防治
歐氏菌
歐氏菌病害也稱軟腐病,是由胡蘿卜軟腐歐文氏菌胡蘿卜軟腐致病變種引起的。被感染的葉片和莖變?yōu)樯罹G色,有壞死斑和腐斑,并分泌粘液,終植株倒掉。塊莖同時也開始腐爛,并有惡臭。當植株生長不良時,可通過一些小的傷口造成感染。這些細菌也可分泌一些酶來溶解細胞壁而穿透植株。如果植株干燥,被感染的植株和其生長的土壤應小心地移掉。應注意在種植前需將那些被感染的塊莖盡早挑出來,并進行消毒預防。對歐氏菌感染的敏感程度也因品種的差異有所不同。一般來說,黃色和橙色的品種比白色和奶油色的品種容易感染。好的控制方法是在栽培時,自始至終為植株提供一個佳的生長環(huán)境,使其能夠保證不受干擾地進行發(fā)育。彩色馬蹄蓮的生長環(huán)境應達到以下的要求: 提供足夠的水分(不要種植的太淺;當土壤變干時再澆水);
土壤的排水性能要好,以防止過濕情況的發(fā)生;
避免溫室中的溫度過高,特別是相對濕度大時;
防止植株和塊莖受損傷(防止風對植株的損傷,注意不要讓除草劑影響植株的生長,在收獲和處理時的操作要小心);
防止其他真菌病害和蟲害造成的損傷。(例如由腐霉菌或絲核菌引起的損傷可能為歐氏菌的侵入提供一個港口);
不要過多地使用氮肥,因為每公頃超過150公斤的氮肥用量很容易引起歐氏菌的感染。
塊莖收獲后應盡快干燥:收獲后在頭一周內(nèi)有時間延誤的話,會造成以后大量的損失。
真菌病害防治
腐霉菌
該真菌會引起根部的腐爛,導致植株對水分的吸收受到限制。進行輪作和精確的灌溉(以及排水)是預防感染的重要因素。在種植前對土壤進行蒸汽消毒并用殺菌劑處理。
絲核菌
該真菌在近地面處對植株的芽造成損傷。可使用甲基立枯磷和氟酰胺來處理土壤對該菌進行控制。
青霉菌
該菌在塊莖儲藏時可造成感染,造成塊莖在儲藏時和儲藏后的損壞,特別是當塊莖受過機械損傷、儲藏室相對濕度過高或微環(huán)境中空氣流動不足時容易發(fā)生。提供足夠的空氣流動可防止該病菌的發(fā)生。還可使用殺菌劑對塊莖進行消毒,如克菌丹。
灰霉菌
可在花和葉片上發(fā)生。在露天栽培時每隔10天進行殺菌劑和殺蟲劑結(jié)合的預防是有必要的。灰霉菌的感染在葉片上幾乎都表現(xiàn)為形成小的斑點。在8月底或9月初只打一次進行預防就已經(jīng)足夠了。
蟲害防治
薊馬和蚜蟲
蟲害薊馬和蚜蟲在植株的整個生長過程中都會造成傷害。在采花前用對硫磷噴灑兩次,在栽培過程中,每隔7-10 天可使用乙酰甲胺磷或溴氰菊酯進行預防。紅花馬蹄蓮
拉丁學名:Zantedeschiarehmannii
形態(tài)特征:株高20-30cm,佛焰苞小,喇叭狀,桃紅色。喜肥、喜水。
黃花馬蹄蓮
拉丁學名:Zantedeschiaelliotiana
形態(tài)特征:株高60-100cm,葉有白色斑點,佛焰苞大,深黃色。喜干燥土壤。
黑心馬蹄蓮
拉丁學名:Zantedeschiatropialis
形態(tài)特征:葉箭形,有白色斑點佛焰苞深黃色,喉部有黑色斑點。
銀星馬蹄蓮
拉丁學名:Zantedeschiaalbomaculata
形態(tài)特征:葉片大,具有白色斑點,佛焰苞大形,白或淺黃色,基部具紫紅色斑。
彩色馬蹄蓮原產(chǎn)非洲南部的河流、沼澤地中。
切花要點
捆扎成束
花梗修長是馬蹄蓮最適宜用來制作花束。在制作中盡量使花朵排布的顧盼有致、輕松自然,扎口不宜過緊以免勒傷花梗。將捆扎處裝飾后不妨露出參差不齊的基部,使花束看上去更加自然。如插入花瓶之前,一定要將基部剪齊,有利花材吸水保鮮。
劍山固定
馬蹄蓮的莖桿比較粗壯,可材用傳統(tǒng)的劍山(花插)來固定花材。可以同時將4枝馬蹄蓮并列,用鉛絲在莖桿上平行穿兩道刺,將其連接成一個漂亮的弧面,成為作品的觀賞焦點,這樣不僅傳統(tǒng)構(gòu)圖增添了新意,同時也擴大了馬蹄蓮莖桿的截面面積,固定在劍山上更加穩(wěn)定,避免了單支馬蹄蓮在花徑過長時由于頭重腳輕,花梗內(nèi)部疏松而固定不牢容易倒伏的現(xiàn)象。
巧用花序
當馬蹄蓮開始凋謝時,剝?nèi)ノ业陌S色的肉穗花序亦是很好的構(gòu)圖材料。將花梗剪短后,花序就很容易插入花泥中,為了使得圓柱形花序顯得更奇特美麗,用葉材或花材把花梗完全遮擋住。
花語
彩色馬蹄蓮
博愛,圣潔虔誠,永恒,優(yōu)雅,高貴,尊貴,希望,高潔,純潔、純凈的友愛,氣質(zhì)高雅,春風得意,純潔無瑕的愛。
白色馬蹄蓮
清雅而美麗,它的花語是“忠貞不渝,永結(jié)同心”。紅色馬蹄蓮:象征圣潔虔誠,永結(jié)同心,吉祥如意,清凈,喜歡
粉紅色馬蹄蓮
象征著愛你一生一世。
426 閱讀 21-09-04
253 閱讀 21-09-04
346 閱讀 21-09-04
345 閱讀 21-09-04
243 閱讀 21-09-04
272 閱讀 21-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