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馬丁香為灌木或小喬木,高達10米春末夏初花繁葉茂。葉片卵狀披針形或卵形,全緣。圓錐花序大而稀疏,花序大型,長20-25厘米, 密集壓枝,花冠白色或黃白色、筒短,且芳香。蒴果矩圓形、平滑或有疣狀突起?;ㄆ谠?-6月,果期9月。
暴馬丁香生山坡灌叢或林邊、草地、溝邊,或針、闊葉混交林中,海拔10-1200米。該種喜光,也能耐陰,耐寒、耐旱、耐瘠薄。主要產于中國東北、西北、華北等地,朝鮮、日本、俄羅斯有分布。栽培上多用播種繁殖,大樹移栽需帶土球。育苗中通過修剪可培育成小喬木。
枝
暴馬丁香是落葉小喬木或大喬木,高4-10米,可達15米,具直立或開展枝條;樹皮紫灰褐色,具細裂紋。枝灰褐色,無毛,當年生枝綠色或略帶紫暈,無毛,疏生皮孔,二年生枝棕褐色,光亮,無毛,具較密皮孔。
葉
暴馬丁香的葉片厚紙質,寬卵形、卵形至橢圓狀卵形,或為長圓狀披針形,長2.5-13厘米,寬1-6(-8)厘米,先端短尾尖至尾狀漸尖或銳尖,基部常圓形,或為楔形、寬楔形至截形,上面黃綠色,干時呈黃褐色,側脈和細脈明顯凹入使葉面呈皺縮,下面淡黃綠色,秋時呈銹色,無毛,稀沿中脈略被柔毛,中脈和側脈在下面凸起;葉柄長1-2.5厘米,無毛。
花
暴馬丁香的圓錐花序由1到多對著生于同一枝條上的側芽抽生,長10-20(-27)厘米,寬8-20厘米;花序軸、花梗和花萼均無毛;花序軸具皮孔;花梗長0-2毫米;花萼長1.5-2毫米,萼齒鈍、凸尖或截平;花冠白色,呈輻狀,長4-5毫米,花冠管長約1.5毫米,裂片卵形,長2-3毫米,先端銳尖;花絲與花冠裂片近等長或長于裂片可達1.5毫米,花藥黃色。
果
暴馬丁香的果長橢圓形,長1.5-2(-2.5)厘米,先端常鈍,或為銳尖、凸尖,光滑或具細小皮孔。
暴馬丁香的花期6-7月,果期8-10月。
暴馬丁香中生樹種;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嚴寒,對土壤要求不嚴;喜濕潤的沖積土。常生于海拔300~1200m山地針闊葉混交林內、林緣、路邊、河岸及河谷灌叢中。
造林地選擇
造林地選擇排水良好退耕還林地或河流兩岸荒地,土層厚度≥40cm。
造林
春季造林,土壤化凍25cm即可開始,造林采用壟式,壟寬0.7m,壟高20㎝,栽植深度0.25cm,初植密度2.8萬株/hm2。造林前利用濃度50ppmABT1號生根粉溶液,處理苗木根系5分鐘。另外,暴馬丁香根系發達,根系過長需要修剪,避免造林窩根,根系長度保留25㎝。當年造林成活率達到95%。
幼林撫育管理
暴馬丁香造林后要加強撫育管理,撫育次數3年9次,即4.3.2,造林當年,5月中旬進行全面除草1次,6月中旬除草1次,7月上旬趟地1次,8月中旬除草1次;第二年,6月上旬除草1次,7月上旬趟地1次,8月中旬除草1次;第三年,6月上旬除草1次,8月中旬除草1次。
采收與更新
暴馬丁香幼林4-5年采收,時間3-4月下旬,采收全面平茬方式,伐根高度為3.0-4.0㎝,林齡4年,樹高2.17m,枝干產量17413.2㎏/hm2,樹皮產量2377.2㎏/hm2,樹葉產量7621.6㎏/hm2。
幼林全面平茬后,當年5月伐根能萌發8-10個萌條,保留4-6健壯的萌條,摘出生長弱小多余的萌條,當年萌條高生長1.49m以上,幼林3年樹高達到2.28m左右,幼林4年可再次全面平茬收獲。
水肥管理
暴馬丁香的栽植可在春季或秋末進行,春季栽植宜早不宜晚,應該在萌芽前栽植,栽植過晚成活率不高。秋末栽植可在11月初至12月上旬進行。暴馬丁香屬于不耐移植的樹種,在栽植時不管大小苗最好都要帶一些土球,土球直徑為地徑的6至8倍。栽植時要提前將栽植土和基肥充分拌勻,回填土時要分層踏實,防治栽植土跑風漏氣,種植后馬上澆透水,5天后澆二遍水,再過10天澆三遍水。3次澆水過后填土封堰。
栽植后的水肥管理尤為重要,因為暴馬丁香在移植的頭3年長勢非常慢,加強水肥管理可以加速樹勢恢復,利于其生長。以春季種植為例,在澆完三遍水后,待土表不沾鐵鍬時,可進行松土。此后可每個月澆一次透水,7月和8月為降水豐沛期,可不澆水或少澆水。秋末11月底或12月初澆足澆透封凍水。有些人在日常管理中認為暴馬丁香屬于耐寒性較強的樹種,在秋末忽視了澆封凍水,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行為,因為封凍水不僅起到防凍作用,還能供給植株充足的水分,利于樹木來年春天萌芽,故此秋末的防凍水必須澆足澆透。翌年3月初,應及時澆解凍水,這次水可以及時提供給植株萌芽所需的水分,利于樹木的春季生長。此后可每月澆一次透水,秋末按頭年方法澆好封凍水。第三年按第二年的方法進行澆水。從第四年起,可每年春秋兩季澆好解凍水和封凍水即可,如果春夏特別干旱,還應及時補充水分。
暴馬丁香施肥,除在種植時施足底肥外,在頭年秋末結合澆凍水可施用一次農家肥,這次肥可以使用半腐熟的牛馬糞或腐葉肥,本次肥可以淺施,直接撒于樹盤也可以。翌年春季萌芽前可追施一次氮肥,這次肥對于植株萌芽、長枝長葉非常有利。7月中旬可追施一次磷鉀復合肥。秋末結合澆凍水再追施一次農家肥。第三年施肥可參照第二年的方法進行。從第四年起,可每年春季施用一次氮肥,秋末施用一次農家肥即可。
修剪方法
暴馬丁香在園林中應用,一般有單干式小喬木狀和多干式灌木狀兩種樹形。
1.單干式小喬木狀 在小苗長至50厘米左右,于秋末進行平茬,第二年加強水肥管理,當年即可長至1米多高,在栽培中不斷疏除側枝,保持其干性,當長至兩米高左右時可進行定干。翌年初夏在新生的枝條上選留3至4個健壯枝條作主枝,所選主枝要分布均勻,且間隔大致相同,主枝長至50厘米左右時進行短截,剪口留外芽,促進分生側枝,側枝各占一方,不可交叉。
2.多干式灌木狀 多干式的暴馬丁香一般有4至5個主干,每個主干上適當選留主枝和側枝,避免交叉枝。
基本樹形形成后,重點修剪過密枝、交叉枝、下垂枝、干枯枝和病蟲枝。需要一提的是,暴馬丁香花芽生于枝條頂端,故修剪時一般不進行短截,以免剪掉花芽。如果為了樹冠豐滿,則可進行短截,以促發新枝。此外,及時去除萌蘗也很重要,過多的萌蘗不僅消耗養分,而且影響通風透光,容易滋生病蟲。對于不作采種母株培養的暴馬丁香,應及時將殘花剪除,以免消耗養分和影響觀賞。
育苗技術
1. 種子采集與調制
在暴馬丁香天然林內,選擇樹干高大、樹冠圓滿的暴馬丁香作為采種母樹,暴馬丁香的果實為蒴果,成熟期9月下旬,采種時間一般9月22日-10月1日。果實采集后放室內晾干,腳踩和棍棒敲打后,用0.3㎝×2.0㎝長孔篩,篩出純凈的種子,種子千粒重25g左右。種子調制好,裝入編織袋,放在3℃-8℃的地方,供第2-3年播種使用。
2.種子處理
種子處理在1-2月末進行,利用0.1%高錳酸鉀對種子消毒10分鐘,用自來水清洗2-3次,放到30℃左右的溫水中浸泡36小時,撈出種子,把種子與河沙按1:3比例混合均勻,裝入編織袋內,變溫處理,放在溫度16℃的地方約14天,移到溫度8℃的地方約20天,首先放置溫度16℃約25天,再放到24℃的地方約15天,放到17℃的地方3天,放到22℃的地方4天,發芽率達到35.0%左右即可播種。種子處理期間,每天翻動1次,適時澆水,保持60%的含水率。
種苗栽培
暴馬丁香栽培的種苗最好采用目標藥物成分含量高,生長快,抗逆性及抗病蟲害強的優良母株作原始種質材料,進行大規模繁殖的無性系苗木。因為暴馬丁香的花被大量采做花茶,形成的種子量不僅少而且性狀參差不齊,易變異,栽培成材后的提取物多少不定,會影響栽培者的長期經濟利益?,F投資者引進李長瀟研究員發明的植物非試管高效快繁技術對暴馬丁香快速繁殖,能對暴馬丁香進行純優良種苗無變異、低成本、短周期、大規模、產業化生產,快速供應社會各界。植物非試管高效快繁技術是個全新的植物克隆新系統,完全離開試驗室條件,育苗設施簡易比組織培養快繁投入低幾十倍,比常規育苗極大的節約了種質材料,所用外植體繁殖單位材料用量比常規育苗用量少3-8倍;接種速度極快,是組織培養的3-5倍。勞動效率高.從暴馬丁香微型材料開始繁殖,可直接一次性培育出在自然條件下生長的植株,對暴馬丁香植物僅需要20-40天的時間培育即可用于生產造林。通過運用植物非試管高效快繁技術,使您的投資在短期內得到幾何數級的增長,僅暴馬丁香種苗供應,就有很高的潛在的利潤。產業化大規模種植暴馬丁香,將能夠牽動很多行業的共同發展,能夠為投資者創造出更多的經濟效益及社會貢獻。
人工栽培
人工栽培暴馬丁香藥用原料林。試驗結果表明,利用50×10^-6ABT1號生根粉浸泡苗木根系5min后造林,5年生幼林高生長提高17.45%,枝干產量增加52.68%,樹皮產量增加21.52%,樹葉產量增加59.41%;合理初植密度2.8萬株/hm^2,幼林生長良好,樹皮產量、樹葉產量有較大增長;林齡4、5a幼林樹皮產量、樹葉產量差距很小:對暴馬丁香不同藥用部位主要成分紫丁香苷檢測的試驗結果表明,林齡4、5a的幼樹樹皮的紫丁香苷含量接近或超過林齡22a野生對照,幼樹樹皮含量大于樹葉,樹葉含量大于去皮枝干;培育暴馬丁香藥用原料林,林齡4a或5a的幼林可采收利用。
育苗
在暴馬丁香天然林內,選擇樹干高大、樹冠圓滿的暴馬丁香作為采種母樹,暴馬丁香的果實為蒴果,成熟期9月下旬,采種時間一般9月22日-10月1日。果實采集后放室內晾干,腳踩和棍棒敲打后,用0.3厘米×2.0厘米長孔篩,篩出純凈的種子,種子千粒重25g左右。種子調制好,裝入編織袋,放在3℃-8℃的地方,供第2-3年播種使用。
9月中旬以后當暴馬丁香蒴果果皮顏色呈現棕褐色,果實尖端微微開裂,即可采種。果實采集過晚易遭蟲害,故宜適時采種。采種時可用手枝剪將果穗剪下,攤曬在通風向陽處,底下鋪上塑料布,經常翻動,促使果實裂開,種子自然脫落,除去果皮及果梗,風選后即可得到純凈種子。種子千粒重24克。
播種
播種前需對種子進行處理。將種子用40-45℃溫水浸泡,再用涼水浸2天后用0.5%的高錳酸鉀浸20-40分鐘,在15-20℃下沙藏25-30天后進行播種。露地直播在10月下旬-5月上旬,選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地塊作苗圃,深翻30厘米,施腐熟的有機肥,耙細摟平后作床。撒播或條播均可,每平方米播種量30克,覆土1.5厘米。覆土后澆透水,用草簾覆蓋床面。第1年出苗少,第2年出苗多且整齊,當苗高10厘米時間苗并除草松土。
播種后第3年換床移栽。移栽前把床面澆透水,挑選無病蟲害的優質壯苗,施足基肥,按株行距30×40厘米移栽。栽苗時要注意使根系舒展,不要窩根,然后踏實、填土、灌水,注意除草松土。第5年苗木出圃定植,可做綠化、觀賞、藥用樹。
病害防治
暴馬丁香常見的病害有褐斑病和煤污病。褐斑病一般在6月中上旬發生,可噴灑75%百菌清可濕性顆粒10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顆粒400倍液進行噴霧,每7天一次,連續噴3至4次可有效控制住病情。煤污病一般在7月上旬至8月中下旬發生,可用43%好力克3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顆粒800倍液,每7天噴1次,連續噴施3至4次可有效控制住病情。
蟲害防治
危害暴馬丁香的害蟲有紅蜘蛛和切葉蜂。如有紅蜘蛛危害0.36%苦參堿水劑1500倍液進行殺滅,如有切葉蜂發生,可人工捕殺,或用20%殺蟲凈1000倍液噴霧進行防治。
6月中上旬各別植株發生褐斑病。防治方法,對發病及周圍植株噴施3200倍液的菌毒殺星1次,7-10天之后再噴1次。
6月中下旬容易出現蜘蛛,危害樹葉。
防治方法,利用3000倍液的掃螨凈噴施1次,7天后再噴施1,效果良好。
7月上旬至中旬,樹葉易發生煤污病。
防治方法,發病前20天,噴施800倍液波爾多液,預防該病發生;煤污病出現及時噴施600-800倍液多菌靈(50%可濕性粉劑)或白菌清(75%可濕性粉劑)1次,7-10天再噴施1次,效果較好,以后隨著氣溫逐漸降低,天氣涼爽,該病逐漸消失。
原種日本丁香
S. reticulata(Blume) Hara in Journ. Jap. Bot. 17:21.1941.(Ligustrum reticulatum Blume, Mus. Bot. Lugd. -Bat. 1:313. 1850.)
產于日本,與該變種區別在于前者的葉片為卵形、寬卵形或卵圓形,基部圓形至淺心形,下面被短柔毛,沿中脈尤密。
暴馬丁香為木犀科丁香屬的變種。分布于朝鮮、遠東地區以及中國大陸的遼寧、黑龍江、吉林等地,生長于海拔100米至1,200米的地區,見于林邊、山坡灌叢、溝邊、草地和針闊葉混交林中。
暴馬丁香主要分布在小興安嶺以南各山區,大興安嶺只有零星分布;此外,我國吉林、遼寧、華北、西北、華中以及朝鮮,俄羅斯的遠東地區,日本也有分布。
觀賞應用
暴馬丁香花序大,花期長,香味濃,是優美的綠化觀賞樹種。
木材紋理通直,材質較輕,含揮發油,可做鋤把、碗櫥、茶筒、茶杯、煙盒等,有特異清香氣味且不變形。
歷史傳說
相傳在很久以前,青海高原的日月山下,居住著一家人。父親年紀很老了,三個兒子相繼都娶了媳婦,長子在家耕田,次子外出經商,三子在私塾教書,全家過著幸福的生活。
在這家人住的四合院里,正中長著一棵碗口粗的輪柏樹,也叫丁香樹。樹已百年有余,仍然枝繁葉茂,花團錦簇。老人常對全家人講,“我們家全托這棵丁香樹的福,才有今天的好日子。”全家人都視樹如神,修剪澆水,分外殷勤。一天,老人把三個兒子叫到身邊,語重心長地說:“人老了總有一死。我死了以后,你們兄弟三人要和睦相處,誰也不許提分家。要想分家,除非院子里的丁香樹枯了。”不久,老人就死了。
老人去世后的第三年,丁香樹突然枯了。兄弟三人以為是天意要他們分家,但想起老父的囑托,便跪在樹前抱頭痛哭。一連哭了七天七夜,忽然,“轟”的一聲,從樹干里蹦出一枚烏黑的大鐵釘,而且不偏不倚正落到老二媳婦面前。眾人見此情景,十分驚疑,都盯住老二媳婦看。在眾人逼問下,她只好說出了其中原由。
原來,老二媳婦見自家男人常年在外經商,掙回的銀兩卻歸全家人用,心中早已不滿。聽了老人臨終叮囑,偏暗生異心,要設法弄死丁香樹。起初她給丁香樹澆臟水,倒污物,想把樹漚死。誰知這一年丁香樹不但沒死,反而更加茂盛,花色更美更艷了。老二媳婦氣極了,便用刀悄悄砍傷了丁香樹的全部枝條。沒想到頑強的丁香樹第二年春天又長出了更多的新枝葉,紫色的花朵開得更大更香了。這下,老二媳婦更氣惱了,她一不做,二不休,又偷偷找了一枚五寸長的鐵釘,把它釘入樹干。就這樣,丁香樹果然被摧殘得枯死了。
現在,自己害死丁香樹的事既已被大家知道,老二媳婦也自覺羞愧,當眾承認錯誤,愿意悔改,懇求全家人饒恕,也請求丁香樹饒恕,發誓今后與大家一起好好過日子,永不再提分家的事。全家人商量之后決定原諒她。從此,兄弟妯貍和睦相處,全家人又團團圓圓過著幸福生活。
丁香樹不久又發出了新芽,抽了新枝。而且從這一年起,年年春秋兩季開花,全家人更加喜愛它了。
佛教圣樹
暴馬丁香在中國西部青海為佛教圣樹。人們都知道菩提樹是佛教圣樹,相傳釋迦牟尼在佛佗伽耶地方的一棵菩提樹下成佛,由此它得到一個美麗的稱譽:佛教圣物。“菩提”兩字,在梵文中是“正覺”的意思。印度和斯里蘭卡的一些寺院里,都有菩提樹種植。佛教徒常常朝著大菩提樹雙手合十,附于胸前,或跪拜,或是五體投地向樹祈拜。菩提樹傳到中國是在梁武帝天監元年(公元502年),最早栽在中國廣州的光孝寺內,供佛教徒祈拜。后來云南也有也有栽培。但中國西部的氣候根本不可能種植菩提樹,那里信佛教的人較多,只好選一種能替代菩提樹的樹來祈拜。他們認為暴馬丁香的葉有點像菩提樹,而且暴馬丁香在西部有較多的分部,各地的佛教徒祈拜也方便,后來暴馬丁香就成為中國西部的佛教圣樹。佛教徒常常朝著暴馬丁香樹雙手合十向樹祈拜。
佛樹
佛門在寺院栽種菩提樹,除了表示信仰的忠堅和虔誠之外,主要還是為了紀念佛祖得道成佛。1302 閱讀 21-09-04
899 閱讀 21-09-04
429 閱讀 21-09-04
614 閱讀 21-09-04
263 閱讀 21-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