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28次關注 21-09-02
4175次關注 21-09-02
紫荊(學名:Cercis chinensis Bunge)為豆科紫荊屬植物,別名:裸枝樹(中國主要植物圖說)、紫珠(本草拾遺)、白花紫荊、滿條紅、老莖生花。紫荊為豆科紫荊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是春季的主要觀賞花卉之一,喜陽光,耐暑熱。樹干挺直叢生,早春季節先于葉開花,花形似蝶,盛開時花朵繁多,成團簇狀,緊貼枝干,滿樹都是花,不僅枝條上能著花,而且老干上也能開花,給人以繁花似錦的感覺;到了夏秋季節則綠葉婆娑,滿目蒼翠;冬季落葉后則枝干筋骨畢露,蒼勁虬曲之感躍然眼前,是觀花、葉、干俱佳的園林花木。
高2-5米;樹皮和小枝灰白色。葉紙質,近圓形或三角狀圓形,長5-10厘米,寬與長相若或略短于長,先端急尖,基部淺至深心形,兩面通常無毛,嫩葉綠色,僅葉柄略帶紫色,葉緣膜質透明,新鮮時明顯可見。花紫紅色或粉紅色,2-10余朵成束,簇生于老枝和主干上,尤以主干上花束較多,越到上部幼嫩枝條則花越少,通常先于葉開放,但嫩枝或幼株上的花則與葉同時開放,花長1-1.3厘米;花梗長3-9毫米;龍骨瓣基部具深紫色斑紋;子房嫩綠色,花蕾時光亮無毛,后期則密被短柔毛,有胚珠6-7顆。莢果扁狹長形,綠色,翅寬約1.5毫米,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喙細而彎曲,基部長漸尖,兩側縫線對稱或近對稱;果頸長2-4毫米;種子2-6顆,闊長圓形,黑褐色,光亮。花期3-4月;果期8-10月。
1、生長習性:紫荊性喜溫暖,忌水澇和嚴寒,喜肥沃和排水良 好的土壤。萌蘗性強,耐修剪。喜光,稍耐陰。2、分部區域:產我國東南部,北至河北,南至廣東、廣西,西至云南、四川,西北至陜西,東至浙江、江蘇和山東等省區。為一常見的栽培植物,多植于庭園、屋旁、寺街邊,少數生于密林或石灰巖地區。
紫荊用播種、分株、扦插、壓條等法,而以播種為主。播前將種子進行80天左右的層積處理;春播后出 芽很快。亦可在播前用溫水浸種1晝夜,播后約1個月可出芽。在華北一年生幼苗應覆土防寒過冬,第二年冬仍需適當保護。實生苗一般3年后可以開花。移栽一般在春季芽未萌動前或秋季落葉后,需適當帶土球,以保證成活。
1、白花紫荊(變型)(學名:Cercis chinensis Bunge form. alba S. C. Hsu花白色。產江蘇上海(復旦大學校園內有栽培)。2、短毛紫荊(變型)(學名:Cercis chinensis Bunge form. pubescens C. F. Wei)灌木,高2-3米。幼枝、葉柄以及葉下面沿脈上均被短柔毛。產江蘇、浙江、安徽、湖北、貴州和云南。
1、可作藥用:樹皮(紫荊皮):苦,平。活血通經,消腫解毒。用于風寒濕痹,經閉,血氣痛,喉痹,淋證,癰腫,癬疥,跌打損傷,蛇蟲咬傷 。木部(紫荊木):苦,平。活血,通淋。 用于痛經,瘀血腹痛,淋證。花(紫荊花):清熱涼血,祛風解毒。用于風濕筋骨痛,鼻中疳瘡。果實(紫荊果):用于咳嗽,孕婦心痛。2、木材紋理直,結構細,可供家具、建筑等用。3、紫荊宜栽庭院、草坪、巖石及建筑物前,用于小區的園林綠化,具有較好的觀賞效果。
302 閱讀 21-09-02
467 閱讀 21-09-02
402 閱讀 2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