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毛豬籠草是蘇拉威西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種加詞“glabrata”來源于拉丁語“glaber”,意為“無毛的”,是指這一物種大多無毛被的特征。其捕蟲籠色彩鮮艷,為黃底紅斑,但只有幾厘米高。上位籠為圓柱形至略漏斗形;籠翼高度發(fā)達,但缺乏翼須;籠蓋具有特殊的掌狀脈。
無毛豬籠草生長于海拔1600~2100 m的開闊高地森林中。已發(fā)現(xiàn)了無毛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
莖
無毛豬籠草的藤本植物,其可攀爬至13 m高的樹上。其莖為圓柱形或略呈現(xiàn)出兩個楞。節(jié)間距可達3 cm。
葉
無毛豬籠草的葉片無柄紙質。幼年的蓮座狀植物的葉片為線形。攀援莖上的葉片為窄橢圓形至舌形或為窄披針形。其可長達12 cm,寬至3 cm。其葉片末端急尖,與籠蔓的銜接處為盾狀。葉片基部驟縮,包住莖部周長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葉片可能下延,形成一對葉柄翼。在中脈的兩側有1~3條縱脈。羽狀脈不明顯。
下位籠
無毛豬籠草的下位籠較小,為球形。上位籠為圓柱形至略漏斗形。上位籠可長達14 cm,寬至3 cm。上位籠的籠翼很特殊,其高度發(fā)達可寬達10 mm,但缺乏翼須?;\口傾斜。唇為圓柱形,狹窄,寬僅可達2.5 mm。唇肋非常明顯,高達0.1 mm,間距為0.25~0.5 mm。無唇齒。籠蓋近似圓形,可長達3.1 cm,寬至2.8 cm?;\蓋末端渾圓至平截,基部平截。籠蓋的下表面無附屬物,但分布著直徑為0.2 mm的蜜腺?;\蓋具有特殊的掌狀脈。在籠蓋基部的后方具有一根不分叉的籠蔓尾,其可長達5 mm。
花
無毛豬籠草的花序為總狀花序。花梗可長達20 cm,花軸可長達7 cm。每個次級花梗帶一朵花,共約55朵花,部分缺乏苞片?;榧t綠色,具有橢圓形的花被片,花被片可長達3 mm。次級花??砷L達8 mm。
植株的大部分無毛?;ㄐ蚝突\蔓尾具有白色的毛被,其長約0.2 mm。
無毛豬籠草是中蘇拉威西省特有的物種,其生長在海拔1600~2100 m的開闊高地森林中。在海拔1600 m的地區(qū),無毛豬籠草與大豬籠草(N. maxima)和錦地羅(Drosera burmannii)生長在一起。
根據(jù)2000年的評估,無毛豬籠草已被列入《200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2006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中,等級為易危(Vulnerable)。
自然雜交種
在無毛豬籠草的分布地域與之重疊的地區(qū),已發(fā)現(xiàn)了無毛豬籠草與鉤唇豬籠草、大豬籠草和毛蓋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這些自然雜交種一般都呈現(xiàn)出父母本的中間形態(tài)。
無毛豬籠草屬于所謂的“毛蓋豬籠草組(N. tentaculata group)”或“鉤唇組(Hamata group)”,其中包括了來自婆羅洲和蘇拉威西的其他四種與之具有密切近緣關系的物種:鉤唇豬籠草(N. hamata)、姆魯山豬籠草(N. muluensis)、毛律山豬籠草(N. murudensis)和毛蓋豬籠草(N. tentaculata)。
在馬修·杰布和馬丁·奇克2001年發(fā)表的專著中,他們認為無毛豬籠草與姆魯山豬籠草之間存在著最為密切的近緣關系。這個觀點基于這兩者特殊的籠蓋掌狀脈,以及上位籠的大小、形狀和顏色。
但之后的研究認為,無毛豬籠草似乎是與蘇拉威西特有高地物種——彼得潘豬籠草(N. pitopangii)之間存在著最密切的近緣關系。這兩個物種的莖、葉片以及下位籠都非常的相似,但上位籠顯著不同。彼得潘豬籠草的上位籠遠沒有無毛豬籠草的細長,且完全沒有籠翼。
命名時間:1984
命名人:J.R.Turnbull & A.T.Middleton
植物學史
無毛豬籠草的植物學史和艾瑪豬籠草(N. eymae)和鉤唇豬籠草(N. hamata)一樣,關于其的兩份正式描述幾乎是同時發(fā)表的。第一份描述是由倉田重夫(Shigeo Kurata)于1984年2月6日發(fā)表在《食蟲植物學會雜志(Journal of Insectivorous Plant Society)》上,他將其命名為“N. rubromaculata”。[1] 第二份描述是由約翰·R·特恩布爾(John R. Turnbull)和安妮·T·米德爾頓(Anne T. Middleton)于1984年2月10日發(fā)表在《分類生物學、植物社會學、植物生態(tài)學雜志(Reinwardtia)》上,他們將其命名為“N. glabratus”。雖然倉田最先發(fā)表,但他使用的名稱與1891年培育出的一種園藝種(N. × rubromaculata)重名,因此這個名稱為無效名(nomen illegitimum)。修改種加詞后的名稱“Nepenthes glabrata”成為了該物種的正式名稱。
無毛豬籠草的編號為“J.R.Turnbull & A.T.Middleton 83113a”的模式標本于1983年8月31日由“Tri Tunggal Eboni”公司在中蘇拉威西省(Central Sulawesi)海拔1666 m的地區(qū)特許采集。在特恩布爾和米德爾頓關于這個種的描述中寫道,該標本存放于茂物植物園標本館(Herbarium Bogoriense;BO)中,但馬修·杰布(Matthew Jebb)和馬丁·奇克(Martin Cheek)在1995年和1996年都無法找到該標本。他們寫道:“可能永遠也不能被分類了?!?br />
倉田命名的“N. rubromaculata Sh.Kurata”,其編號為“Atsumi & Komatsu 149a”的模式標本于1983年11月9日采集于中蘇拉威西省馬萊(Malei)至卡角加(Kajoga)之間的區(qū)域內(nèi)。模式標本存放地并沒有說明,但很可能存放于日本牙科學院(Nippon Dental College;NDC)標本館。
在這些描述發(fā)表后不久,他們就將其引種栽培。玩家將其分為兩個變型:“帕洛阿爾托(Palo Alto)”,其捕蟲籠更小巧,葉片較窄在強光環(huán)境下會轉變?yōu)樽仙??!案@锼固鼐S爾(Forestville)”,其捕蟲籠較大,尤其是上位籠。
304 閱讀 21-09-04
282 閱讀 21-09-04
372 閱讀 21-09-04
411 閱讀 21-09-04
403 閱讀 21-09-04
473 閱讀 21-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