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紫牡丹為卷絹隸屬長生草屬,學名意為semper(永遠的)和 vivium(生長的)意思。英文名HOUSELEEK,日名“蜘蛛巢萬代草”。
多肉紫牡丹原產地中南歐、北非高加索和小亞細亞,主要分布地區包括北美,加拿大,中國,日本,緬甸,印度等地區氣候溫暖的山丘地帶。
多肉紫牡丹花朵 聚傘花序;葉片倒卵形至窄長圓形,肉質肥厚,葉厚且有絲狀毛或毫毛,叢生呈蓮座狀,藍綠色,葉端紫紅色,長4cm;夏天開星狀小花,有紅、白、黃等色,花開后中央葉枯萎。
多肉紫牡丹聚傘花序;葉片倒卵形至窄長圓形,肉質肥厚,葉厚且有絲狀毛或毫毛,叢生呈蓮座狀,藍綠色,葉端紫紅色,長4cm;夏天開星狀小花,有紅、白、黃等色,花開后中央葉枯萎。
多肉紫牡丹蠟質的葉片,邊緣有小絨毛。陽光充足時葉片緊緊包裹,并在冬春季節呈現暗紅色。生長季節為春秋季,土完全干了再澆水。夏季保持空氣流通,避免暴曬。冬季可耐短暫嚴寒,但最好置于室內,并且盡可能多給予日照。
多肉紫牡丹花期夏季。
多肉紫牡丹喜溫暖干燥和陽光充足環境;不耐嚴寒,耐干旱和半陰,忌水濕和高溫;宜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壤土;適合于華南地區栽培。
多肉紫牡丹夏季保持空氣流通,避免暴曬。冬季可耐短暫嚴寒,但最好置于室內,并且盡可能多給予日照。
栽培要點
多肉紫牡丹十分耐寒,對高溫敏感,栽培中要注意空氣流通,夏季易腐爛。土壤下層宜腐質土,上層宜沙土,微酸性。繁殖用走出枝條萌生的子株,葉插也十分容易,雜交極易獲得種子。
夏季高溫時和冬季寒冷時植株都處于休眠狀態,主要生長期在較為涼爽的春、秋季節,生長期要求有充足的陽光,如果光照不足會導致株形松散,不緊湊,影響其觀賞,而在光照充足處生長的植株,葉片肥厚飽滿,株形緊湊,葉色靚麗。
養殖管理
“不干不澆,澆則澆透”,避免長期積水,以免造成爛根,但也不能過于干旱,否則植株雖然不會死亡,但生長緩慢,葉色暗淡,缺乏生機。每 2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低氮高磷鉀的復合肥。冬季夜間溫度不低于5℃,白天在15℃以上,植株能繼續生長,可正常澆水,并適當施肥;如果控制澆水,使植株休眠,也能耐0℃的低溫。
多肉紫牡丹常用播種繁殖。
多肉紫牡丹春季播種,發芽適溫13-18°C,春季或初夏分株。
多肉紫牡丹病蟲害主要有食葉害蟲及腐爛霉菌等。
多肉紫牡丹原產地中南歐、北非高加索和小亞細亞,分布地區包括北美,加拿大,中國,日本,緬甸,印度等地區氣候溫暖的山丘地帶。
觀賞價值
屋頂長生花除了樣子可愛,在歐洲還被認為有防止巫術和雷擊的作用,查理曼大帝就曾下令讓居民在房頂栽種。
送花對象:朋友、同學。
多肉紫牡丹花語:難為情。
239 閱讀 21-09-04
279 閱讀 21-09-04
486 閱讀 21-09-04
362 閱讀 21-09-04
527 閱讀 21-09-04
413 閱讀 21-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