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枝黃蟬,(學名:Allemanda cathartica L.)別名黃鶯、小黃蟬、重瓣黃蟬、瀉黃蟬,夾竹桃科、黃蟬屬多年生常綠灌木類木本植物。因花蕾的形狀及顏色貌似即將羽化的蟬蛹,且枝條柔軟,故而得名軟枝黃蟬。原生于巴西等地,后廣植于熱帶地區,為觀賞植物。分布于熱帶、美洲,中國引入栽培。
枝
軟枝黃蟬是藤狀灌木,長達4米;枝條軟彎垂,具白色乳汁。
葉
軟枝黃蟬的葉紙質,通常3-4枚輪生,有時對生或在枝的上部互生,全緣,倒卵形或倒卵狀披針形,端部短尖,基部楔形,無毛或僅在葉背脈上有疏微毛,長6-12厘米,寬2-4厘米;葉脈兩面扁平,側脈每邊6-12條;葉柄扁平,長約2-8毫米,基部和腋間均具腺體。
花
軟枝黃蟬為聚傘花序頂生;花具短花梗;花萼裂片披針形,長1-1.5厘米;花冠橙黃色,大形,長7-11厘米,直徑9-11厘米,內面具紅褐色的脈紋,花冠下部長圓筒狀,長3-4厘米,直徑2-4毫米,基部不膨大,花冠筒喉部具白色斑點,向上擴大成冠檐,直徑5-7厘米,花冠裂片卵圓形或長圓狀卵形,廣展,長和寬約2厘米,頂端圓形;雌雄蕊和花盤特征與黃蟬相同。
軟枝黃蟬的花期春夏兩季。
果
軟枝黃蟬的蒴果球形,直徑約3厘米,具長達1厘米的刺;種子長約2厘米,扁平,邊緣膜質或具翅。
軟枝黃蟬的果期冬季。
軟枝黃蟬常栽培于路旁,公園、村邊。
軟枝黃蟬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的氣候環境,耐半陰,不耐寒,怕旱,畏烈日。生長適宜溫度為20~25℃,花期適宜溫度為20~22℃,生長環境的空氣相對溫度在75~85%。在冬季氣溫低于8℃的地方,不能越冬。
軟枝黃蟬對土壤選擇性不嚴,但以肥沃排水良好富含腐植質之壤土或砂質壤土生育最佳。
溫度要求
軟枝黃蟬最適溫度為20℃~30℃,低于20℃,插穗生根困難、緩慢;高于30℃,插穗的上、下兩個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爛,并且溫度越高,腐爛的比例越大。扦插后遇到低溫時,保溫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來扦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來;扦插后溫度太高溫時,降溫的措施主要是給插穗遮蔭,要遮去陽光的50~80%,同時,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3~5次,晴天溫度較高噴的次數也較多,陰雨天溫度較低溫度較大,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
濕度要求
軟枝黃蟬必須保持空氣的相對濕度在75~85%。插穗生根的基本要求是,在插穗未生根之前,一定要保證插穗鮮嫩能進行光合作用以制造生根物質。但沒有生根的插穗是無法吸收足夠的水分來維持其體內的水分平衡的,因此,必須通過噴霧來減少插穗的水分蒸發:在有遮蔭的條件下,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3~5次,晴天溫度越高噴的次數越多,陰雨天溫度越低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但過度地噴霧,插穗容易被病菌侵染而腐爛,因為很多種類的病菌就存在于水中。
光照要求
軟枝黃蟬離不開陽光的照射,因為插穗還要繼續進行光合作用制造養分和生根的物質來供給其生根的需要。但是,光照越強,則插穗體內的溫度越高,插穗的蒸騰作用越旺盛,消耗的水分越多,不利于插穗的成活。因此,在扦插后必須把陽光遮掉50~80%,待根系長出后,再逐步移去遮光網:晴天時每天下午4:00除下遮光網,第二天上午9:00前蓋上遮光網。
露地栽植
露地栽植需設立棚架供其攀附,兩年后枝繁葉茂、布滿棚架,也可作綠籬栽植。種植在北部地區的軟枝黃蟬因為較寒冷、容易產生落葉,所以應要剪除過密之枝蔓以及枯枝,并同時施用腐熟有機肥,使翌年開花更旺盛。
盆栽環境
在北方需盆栽,培養土可按5份腐葉土、3份粘質壤土、2份砂土的比例混合配制。盆栽軟枝黃蟬春季出房后,置房 屋北面等半陰濕潤處,對枯枝、弱枝、擾亂樹形的枝條宜進行一次修剪或短裁,并加施幾次肥水,促進新技萌發,如植株較高,下部脫腳;可將根部的萌蘗條適當保留并摘心,以逐步替代更新老株。夏季生長期,可每天澆一次水;平時澆水不待干透即澆,并要經常向植株及其周圍噴水,提高環境濕度。
控制水分
休眠期宜控制水分。而冬季時軟枝黃蟬會漸漸進入休眠期,這時就要減少灌水,只要在盆土乾燥時再補充即可,露地栽培則不用澆水。
軟枝黃蟬生長快速、開花多,所以除了基肥之外,需經常補充肥料;在幼苗期以及生長初期多施氮肥之外,開花期要多施磷、鉀含量較多的肥料,約每隔30~45天施加1次即可。
施肥
春季出室后可每隔2周追施一次蹄角片液肥,雨季應改施麻醬渣干肥,一般中等植株每次每盆施干麻醬渣粉50~100g,使之與表土混合均勻。
秋季入室后應停止追肥。如要使其全年開花,不但要勤施磷、鉀肥,還須進行修剪,可于冬季將植株在距地面15~20cm處剪除,以促進萌發新枝葉。軟枝黃蟬不耐寒冷,北方應于每年9月底移入室內,4月底或5月初出室。
冬季室溫不得低于12℃,最適越冬溫度為15~18℃。若溫度過低或干濕不當,均會導致葉片脫落。春季換盆需去掉一部分老根和陳舊的盆土,并應在盆底施入培養土,墊50g左右蹄角片作底肥,填入新培養上。
扦插繁殖
軟枝黃蟬的繁殖通常采用扦插法。一般在春、秋季剪取中熟枝條,長12cm一18cm。 插條上有2~4個莖節,及時斜插于疏松苗床上,保持濕潤,又切忌水分過多。溫度適宜,極易成活,生育期適溫為22℃ ~30℃ 。
春、秋選取1~2年生充實枝條,剪成15-20cm長、帶有3~4個節的插穗插于素砂土中,放在光線明亮處,經常保持濕潤,在20℃氣溫條件下約20天生根。苗高10cm時,可摘心移植或上盆。值得注意的是,將插條從母株剪下后,必須等切口的乳汁完全干燥,始可插入砂床,否則成活率不高。
軟枝黃蟬的莖葉比較柔嫩,容易受介殼蟲的侵害。
發現害蟲可用毛刷刷除,或用2000倍的氟乙酰胺溶液噴治。有刺蛾、葉蟬和蚜蟲危害,用10%除蟲精乳油2000倍液噴殺。
軟枝黃蟬原產巴西,現廣泛栽培于世界熱帶地區。
軟枝黃蟬在廣西、廣東、福建和臺灣等省區有分布。
軟枝黃蟬的花橙黃色,大而美麗,供觀賞用。
軟枝黃蟬是園林綠化植物,可用于庭園美化、圍籬美化、花棚、花廊、花架、綠籬等攀爬栽培。
殺蟲活性成分的分離及鑒定
環烯醚萜類化合物可能是軟枝黃蟬中主要殺蟲活性成分軟枝黃蟬為夾竹桃科黃蟬屬植物,國內外研究表明。該屬植物含有環烯醚萜類、木質素、有機酸和香豆素等化合物。并通過藥理學測試發現,環烯醚萜類化合物具有很強的抗腫瘤和抗真菌作用,也有一定的殺蟲作用。該研究在前期研究發現,軟枝黃蟬提取物對椰心葉甲和螺旋粉虱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采用生物活性示蹤法,從軟枝黃蟬乙醇提取物中分離獲得3種環烯醚萜類化合物。生物活性測試結果表明。3種活性成分對菜青蟲5齡幼蟲均具有很強的拒食活性。其中以黃蟬花辛的拒食活性最高。其A∞值僅為0.045mg/mL,優于對照藥劑川楝素:毒殺活性結果顯示3種活性成分對菜青蟲5齡幼蟲也具有很強的毒殺作用,以黃蟬花素活性最強。其 KFC50值僅為0.026mg/mL,優于對照藥劑楝素(0.033mg/mL)。故推測環烯醚萜類物質可能是軟枝黃蟬中的主要殺蟲活性成分至于該類化合物對其它害蟲是否有生物活性。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此外。軟枝黃蟬殺蟲活性成分仍需進一步分離軟枝黃蟬是一種重要的觀賞植物。研究則主要集中在其醫用藥理活性方面。如Kupchan等報道。軟枝黃蟬活性成分黃蟬花定對小鼠白血病P-388和人體癌細胞KB具很強的抗腫瘤作用Kardono等也發現。黃蟬素對纖維肉瘤、黑色素瘤、乳癌等具有細胞毒活性。Tiwari等,從軟枝黃蟬葉中分離的雞蛋花甙具有強烈的抗皮膚真菌作用。有關該植物的殺蟲活性報道始于項目研究單位本研究對軟枝黃蟬氯仿萃取段和乙酸乙酯萃取段經硅膠柱層析后發現,除從高活性餾份段L5、Y3和Y5外。其余幾個餾份段對菜青蟲5齡幼蟲也具有一定的拒食和毒殺活性。本研究僅從活性較高的餾份段L5、Y3和Y5中追蹤分離得到3種環烯醚萜類化合物黃蟬花定、黃蟬花辛和黃蟬花素。并通過活性測試證實3種活性成分對菜青蟲5齡幼蟲均具有較高的拒食和毒殺作用。故有必要對其其它餾份進行追蹤分離,以期得到結構新穎、活性更高的殺蟲活性物質,為創制新型植物源殺蟲劑提供優秀的先導化合物。
提取物對螺旋粉虱的殺蟲活性
軟枝黃蟬中分離出的雞蛋花苷顯示出強烈的抗皮膚真菌的活性。此外,Alen等人研究發現。軟枝黃蟬樹皮甲醇提取物對松材線蟲 (Bursaphelenchus xylophi lus)具有很好的毒殺作用。其MED僅為 5mg/cottonball。張靜等同研究發現,軟枝黃蟬提取物對椰心葉甲幼蟲具有胃毒、殺卵、抑制生長發育等作用。對軟枝黃蟬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醫藥活性方面。有關其對螺旋粉虱的殺蟲活性方面 尚未涉及以螺旋粉虱為研究對象。在室內測定 了軟被黃蟬提取物對螺旋粉虱若蟲 、蛹和成蟲的殺蟲作用。并通過田間試驗證實其對螺旋粉虱的控制作用。
軟枝黃蟬的花語:熱愛光明。
474 閱讀 21-09-04
262 閱讀 21-09-04
445 閱讀 21-09-04
728 閱讀 21-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