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萱草,又名:大苞萱草,英文名字:Hemerocallis。拉丁文名:Hemerocallis middendorfii Trautv. et Mey. 百合科、萱草屬多年草本植物。肉質根莖較短。葉基生,二列狀,葉片線形,長約30~45厘米,寬2~2.5厘米。花莖高出葉片,上方有分枝,小花2~4朵,有芳香,花大,具短梗和大型三角狀苞片。花冠漏斗狀或鐘狀至鐘狀,裂片外彎。花期7~8月。大花萱草根分為肉質根和須根,肉質根呈紡錘狀,須根多生長在肉質根上。具短根狀莖,葉翠綠狹長,基生呈帶狀。
根
大花萱草的根分為肉質根和須根,肉質根呈紡錘狀,須根多生長在肉質根上,具短根狀莖。根多少呈繩索狀,粗1.5-3毫米。葉長50-80厘米,通常寬1-2厘米,柔軟,上部下彎。
花葉
大花萱草的葉翠綠狹長,基生呈帶狀排成兩列。花苔從中部抽出,螺旋狀聚傘花序,每個花絮可著花數十朵。花蕾似簪,開如漏斗,裂片翻卷,為百合形花冠,花瓣先端裂開。花被基部合生呈筒狀,雄蕊6枚,3長3短,花藥呈丁字形背著在花絲頂端,除藍色和純白色以外其余花色均有栽培品種。花徑變化大,花形各異,花期從晚春一直到秋季。大多數品種的花只開一天,但盛花期可以延續幾周甚至幾個月,有些品種單花壽命可超過24小時。蒴果,黑褐色,多棱形,有光澤,自然結實率低,但大部分品種不結實。
花萱與葉近等長,不分枝,在頂端聚生2-6朵花;苞片寬卵形,寬1-2.5厘米,先端長漸尖至近尾狀,全長1.8-4厘米;花近簇生,具很短的花梗;花被金黃色或桔黃色;花被管長1-1.7厘米,約1/3-2/3為苞片所包(最上部的花除外),花被裂片長6-7.5厘米,內三片寬1.5-2.5厘米。蒴果橢圓形,稍有三鈍棱,長約2厘米。
大花萱草的花期6-7月,果期8-10月。
大花萱草生于海拔較低的林下、濕地、草甸或草地上。耐寒性強,耐光線充足,又耐半蔭,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腐殖質含量高、排水良好的通透性土壤為好。生長季節經常施肥。北方需在下霜前將地下塊莖挖起,貯藏在溫度為5 ℃左右的環境中。因其花大色艷、色彩豐富,株形好,栽培容易。露地栽培的最適溫度為13~17℃。
三倍體大花萱草每年5—9月,天天都有新花開放。它適應多種土壤環境,無論鹽堿地,砂石地,貧瘠荒地,均可生長良好。抵抗病蟲害侵染,對噪音、粉塵都有較強的耐受性。
分株繁殖
分株分割萱草叢塊是最常用的繁殖方法。該方法操作簡單,植株容易存活,長勢比較一致。分株可將母株叢全部挖出,重新分栽;或者是由母株叢一側挖出一部分植株做種苗,留下的繼續生長。
分株多在春季萌芽前或秋季落葉后進行。春季分株移栽,當年即可抽苔開花;秋季分株移栽,翌年才能抽苔開花。移栽時應選用生長旺盛、花蕾多、品質好、無病蟲害的植株。
分株時挖取株叢的一部分分蘗作為種苗,挖取部分要帶根,從短縮莖處割開,將老根、朽根和病根剪除,盡量保留肉質根,適當剪短(約留10厘米)后即可栽植。栽植應選在晴天進行,邊挖苗,邊分苗,邊栽苗,盡量少傷根,這樣緩苗快。一般2至3年分株一次,以保證植株旺盛的生長勢。
播種繁殖
播種是快速大量生產種苗的方法,但因種子發芽率低,需先浸種發芽,播后一年才可定植。每年9月左右進入采種期,要求植株生長健壯,果實飽滿,無病蟲害。次年春季播種。
苗床要先施足底肥,床寬1.3至1.7米,長30米左右,兩側挖排水溝。播種時每隔20厘米開深約3厘米的淺溝,把種子均勻的播入溝內,蓋一層細土,再薄鋪一層細沙。出苗前要澆水和除草,保持好土壤濕度,秋季即可起苗栽植。每畝苗床用種子2.5公斤,可育苗5至6萬株。
也可將種子浸種催芽后露地播種育苗,每畝播種量為5至7公斤,采用平地條播。按行距30厘米開溝,深約3厘米左右,每隔3至5厘米播一粒種子,等植株長出2至3片葉后,施稀薄人糞尿一次。越冬用小拱棚防寒,開春后加強田間管理,8月即可移栽。從常綠萱草上采集的種子可直接播種,或者在室溫下儲存后播種。
分芽花芽指大花萱草花莖上小的植株。花芽可以從花莖上切割下來,若體積較大,在種植前可以進一步分割。移植后的花芽在一周后即可生根。可以利用生根的花芽繁殖植株,提高栽植的數量,最終提高經濟效益。
組培用幼嫩葉片、花絲和花苔等器官培養成植株。方法是先誘導幼嫩器官產生愈傷組織,然后用適當培養基在適宜的溫濕光氣等條件下培養成幼小植株。再將小苗假植于營養缽,經一段時間培養成植株幼苗,之后定植。但這種方法還沒有被廣泛接受。
除以上介紹的四種方法外,還可用其他方法繁殖大花萱草。個別的無性系植株可以分割成有生長點和根系的薄片,大約栽植6個月后可以再次分割。分割時這些植株不能小于原植株的1/4。另一種方法是切割花冠頂部,利用植物生長調節劑來加強割下植株的生命力,進行離體培養促進其生根,然后進行栽植。
種植方法
大花萱草栽植大多在早春3月初萌芽前進行。大花萱草對土壤要求雖然不嚴,但因栽后能生長多年,所以應重視栽植地的選擇。最好是地下水位低的平地或水源、灌溉條件好的坡地,排水良好、土質疏松、土層深厚。新開荒地須使土壤充分風化,或施用有機肥以提高其有機質含量高。土地要整平,因大花萱草分蘗能力強,栽植時株行距須保持40至50厘米。挖穴栽植,穴為三角形,栽3至5株。栽植不宜過深或過淺,過深分蘗慢,過淺分蘗雖快,但多生長瘦弱。一般定植穴深30厘米以上,施入基肥至離地面15至20厘米,栽后覆土壓實。每畝用500至600公斤加水人糞尿點施定苗,確保成活率。
種植管理
施肥大花萱草花期長,對氮、磷、鉀的需求量比較大,除種植時施足基肥(以腐熟的牛糞或豬糞為宜)外,還要根據不同發育階段的需要來施肥。
氮素充足時,可促進植株健壯生長,葉片增大。磷能促進根系生長,增強分蘗能力,利于從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增強萌蕾能力,并促進抗旱、抗寒、抗病,提高品質。鉀供應充足時,植株組織堅韌,生長健壯,抗病力強,中后期能使花葶抽生整齊粗壯,花蕾發育肥大,萌蕾力增強。因此花前及花期需追肥兩次,每次施肥以速效肥。
病害防治
銹病、葉斑病和葉枯病是大花萱草極易發生的病害。
銹病
大花萱草銹病為真菌性病害,是萱草中后期的主要病害,5月上旬開始發生,6至7 月最為嚴重,直到10月以后才逐漸停止,危害葉片、花苔。葉片初產生少量黃色粉狀斑點,后逐漸擴展到全葉,以致全株枯死,發病時可噴施粉銹寧、敵銹鈉等殺菌劑防治。葉斑病由鐮孢霉屬真菌引起,是萱草苗期的主要病害,3月底至4月初開始發病,4月中下旬至5月中下旬是發病高峰。常發生在葉片主脈兩側的中部,穿孔后造成水分與養分運輸中斷,葉片尖端先行枯黃,最后全葉萎黃枯死。可噴灑波爾多液或石硫合劑進行防治。
葉枯病
大花萱草葉枯病由刺盤孢屬病源真菌引起,是繼葉斑病后發生的苗期病害。一般5月上旬開始發病,6月上中旬最為嚴重,主要危害葉片,也危害花苔。從幼苗時便發病,葉片中部邊緣初產生水漬狀小點,以后逐漸向上、下蔓延,形成褐色條斑,最后至灰白色,嚴重時全葉枯死。
防治方法:
可用50%多菌靈600至800倍液噴灑,也可在清明前后噴施波爾多液來防治。
蟲害防治
大花萱草的主要蟲害是紅蜘蛛和蚜蟲。
紅蜘蛛
紅蜘蛛為細小而形似蜘蛛的紅色蟲子,主要在葉片背面刺吸汁液危害,被害處出現灰白色小點。可用40%樂果乳劑、20%螨卵脂可濕性粉劑等來防治。
蚜蟲
蚜蟲主要發生在 5月份,先危害葉片,之后在花蕾上刺吸汁液,被害的花蕾瘦小,容易脫落。可用石硫合劑、40%樂果乳劑、25%馬拉松乳油、煙草石灰水等來防治。另外,在大花萱草繁育試驗中發現,5至8月份蝸牛對大花萱草的危害較為嚴重,應及時做好防治措施。
萱草品種
萱草的品種極多,還有小花型和重瓣型,雜交品種花色有淡黃、橙紅、淡雪青、玫紅等色。珍貴的品種一莖可開四、五十朵花,真是千姿百態,絢麗多彩。
黃花菜
黃花菜屬于萱草的一種,不能馬上食用,必須用開水焯后方可食用,黃花菜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含有十六種氨基酸和多種礦物質。而大花萱草因為顏色更加鮮艷,秋水仙堿含量更大,一般不建議食用。綠化用大花萱草經常會含有殺蟲劑,所以只能用觀而非食用。
觀賞價值
大花萱草對堿性土具有特別的耐性,是油田及灘涂地帶不可多得的綠化材料。可用來布置各式花壇、馬路隔離帶、疏林草坡等。亦可利用其矮生特性做地被植物。其中有數個品種為"冬青"型,種植在南國,可四季常綠,是優秀的園林綠地花卉。
398 閱讀 21-09-04
398 閱讀 21-09-04
522 閱讀 21-09-04
673 閱讀 21-09-04
849 閱讀 21-09-04